10月23日,中法4+4项目高校——我国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以及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大学、里昂中央理工大学、南特中央理工大学、里尔中央理工大学、马赛中央理工大学的校长和同学代表聚首我校,共庆中法4+4项目成功实施15周年。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刘宝利、国家留学基金委副秘书长曹士海、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Emmanuel ROUSSEAU先生等嘉宾出席庆典大会。
中法两国高校4+4强强合作项目由中法两国教育部共同拟定,在中法两国政府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法国艾菲尔奖学金委员会大力推动和全力支持下,该项目自1996年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以来得到了具体的实施,在这光辉的15年历程里,双方定期交换教学和科研资料,每年均有人员互访,项目成效显著。445名中国学生前往法国进行了工程师教育的前两年学习,85名法国学生在中国接受了硕士教育。自2002年起,该项目的355名中国学生和65名法国学生取得了双学位。这一项目同时还极大地促进了伙伴国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对彼此文化的兴趣。中法4+4项目的合作被认为是中法政府间合作的典范,并且得到了中法两国工业界的一致认可。
上午9点,庆典大会在国际会议厅正式召开,第一阶段由我校副校长范平志主持。
我校校长陈春阳首先致欢迎辞。他指出,15年里,中法4+4项目在各方支持下顺利实施,在加强双边学术合作与交流、提升其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中国工业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根据合作协议中互派学生的条例,我校至今为止已向法国选派十三届共113名学生,前11届赴法学生已圆满完成学业回国。近年来,法国五所中央理工大学也向我校输送5名硕士学位生和219名暑期项目学生。作为中法两国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次全新尝试,项目的顺利实施也促进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为中法两国走向“国家战略伙伴关系”和“面向21实际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极佳的平台。今后,我校将充分借鉴中法4+4项目的成功经验,在保证项目持续性良好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工作,精心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拔尖工程人才。陈校长表示,希望两国成员高校携手并进、共谋发展,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实现中法高等教育互惠共存的过程中进一步密切合作,共同为世界工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刘宝利在致辞中表示,中法4+4项目的创立意义重大,它是中法两国间启动时间最早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有着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政策激励和经费投入保证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两国政府支持、企业参与,著名高校强强合作的典范;中法两国不同教育理念的结合培养出大量具有中法跨文化背景的毕业生,这些人才对中法之间各项交流产生积极影响。刘宝利副司长表示,目前中国正在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这一计划将对中法4+4项目今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希望,中法4+4项目高校继续努力,为中法两国务实合作和中法人民间互信友谊奠定坚实基础。
随后,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ROUSSEAU先生致辞,他对来到西南交大,参加中法4+4项目15周年庆典大会感到十分荣幸。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一直十分关心与支持中法4+4项目,他表示,今年已是中法4+4项目第3次续签了,项目帮助中法两国高校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工程人才,为此,他感到十分高兴。他也向中法4+4项目的未来抱以美好的期待。
国家留学基金委副秘书长曹士海在致辞中谈到,中法4+4项目取得了显著成绩,作为项目资助方之一,国家留学基金委深感荣幸。在简要介绍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工作、发展情况后,他表示,国家留学基金委将继续支持中法4+4项目的开展,同时,他建议,为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中法双方今后要加强对项目的跟踪、调研,特别是对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发展情况做跟踪评估工作。
里昂中央理工大学校长Frank DEBOUCK在致辞中介绍了该校15年在中法“4+4”项目中所作的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他对中方高校输送的优质学生表示了由衷赞赏。他表示,项目的合作促进了双方的了解,推动了文化交流。今后,双方将继续保持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使双方的发展得到更好的保障。
至此,庆典大会第一阶段正式结束,项目总结与合作协议续签仪式拉开序幕,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卢天健主持仪式。
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首先做了项目总结报告。他简要回顾了中法双方15年的合作历程、项目概况、项目特色、项目成效等。他表示,项目使学生置身中法两国文化之中,推动了国际型人才的培养;项目博采中法两国工程教育之长,培养了通才管理型工程人才;双教育、双文化背景,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带动校际关系日益紧密,促进了教授间的合作深入发展。袁驷副校长表示,项目开创了国际教育项目新模式、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高校国际合作新模式;培养了面向国际、面向企业、追求卓越的新型人才,可以说,这一项目是中法教育合作的成功典范。他谈到,今后将在现有模式基础上,继续办好这个项目,树立品牌,努力拓展中、法教师间的交流,拓展科研等多方面合作、项目院校间其他形式的合作,以及与中、法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等等。
随后,清华大学法国学生诸戈亮同学及我校及巴黎中央理工大学校友罗家燕女士代表在读和毕业的中法4+4项目学生做了发言,他们回顾了在两个不同文化的国家中学习生活的历程,向支持项目开展的中法政府、机构、企业、院校、老师等表达了感恩之心,也向过15岁生日的中法4+4项目表达了祝福之情。
随着中法4+4项目新一轮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正式举行,大会的最高潮到来了。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与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校长Frank DEBOUCK首先代表中法高校签署框架协议。随后,9所高校的校长在主席台上一字排开地坐下,一一签署附属双学位合作协议。当9位校长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中法4+4项目第3次续签协议正式生效。
庆典结束后,9所高校从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刘宝利、国家留学基金委副秘书长曹士海手中获得一面印有九所高校校徽的纪念旗,9所高校的校长也互赠了纪念品。
下午,中法大学校长论坛举行,中法大学校长就中法工程教育各自特色及相互借鉴,讨论如何共享中法优质工程教育、培养全球拔尖创新人才。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文军和巴黎中央理工大学副校长Christopher CRIPPS主持。
里昂中央理工大学校长Frank DEBOUCK首先剖析了中央理工大学的培养模式,他表示,无论里昂、巴黎或其它地方,法国的中央理工大学都采用同一种培养模式,这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榜样式、规范式、可复制的模式。“所有的理工大学都存在一个共性,我们的研究政策不断协调与国际的关系,而在这种发展中,我们无论与哪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合作都采用并且遵循着同一种模式和政策,在培养模式、认证模式上都是统一的。”Frank DEBOUCK校长强调,中央理工大学的理念是把人变成人才,培养有前瞻性、创新性、可持续发展概念的通用性人才。
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从清华大学的视角出发,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追问:卓越工程师卓越在哪?清华大学培养的工程师卓越在哪?清华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袁副校长以清华大学进行的一项校友调查分析对此进行了解释和剖析。“清华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的卓越工程师,这要求我们培养的不仅是只懂技术的高级打工者,而是要培养对市场、技术、管理、商业都有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具有全球视野、熟悉跨国文化的,可以真真正正称得上是‘师’的人才。”
南特中央理工大学校长Arnaud POITOU围绕研究和创新角度简单分析了中法4+4项目的优势和利处。Arnaud POITOU校长表示,清华大学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理念与中央理工大学集团的培养理念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而这也恰恰是中法4+4项目本身固有的优势,尤其是在科研和创新层次上更是如此。他说,中法4+4项目是重要的,基础的,因为这个项目可以解决工程师的就业问题,使他们既有牢固的理论基础,又能看清现实社会实际需要的能力,“这样,他们就可以自己找到真正适合的工作岗位,更要的是,彼此之间还可以促进交流,实现双赢。”
论坛上,我校校长陈春阳做了题为《共享中法工程教育优质资源 构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主题发言。陈春阳校长表示,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中国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学科传统,逐渐形成了不同行业的工程人才培养优势与特色,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世界工程教育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中国高校工程师的培养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欧美发达国家知名高校相比仍然存在差距。“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结合世界工业发展现状,集聚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快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工程人才培养与世界教育、经济发展接轨的必然选择。”陈校长就我校茅以升学院、詹天佑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的培养模式,从卓越工程师的联合培养项目、顶层设计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得到与会者的普遍认同。
就“高校工程师培养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这一主题,里尔中央理工大学校长Etienne CRAYE表示,工程师必须很好的地了解企业的复杂性,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了解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充分利用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自身与企业的契合。另一方面,通过在企业中的实习和工作,了解自身实际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完善自身缺乏的能力,补充加强自身缺乏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及企业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文军从论坛的主题出发,对中法4+4项目中存在的机会点进行了探索。“有些问题是单向的,有些则是双向的,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需要积极地去面对,去解决,只有这样,中法4+4项目才会更好地发展下去。”张文军副校长从上海交通大学的实际出发,分别从交流项目的质量、数量,交流学生在法工作实习的公司与毕业后实际工作的公司对比,资源的利用和分配,高校学院、教授的参与度和关注度等四方面提出了项目中存在的机会点及建议。
法国马赛中央理工大学校长Frederic FOTIADU分析了文化和科技变化对于工程师培养的影响。Frederic FOTIADU校长认为,文化和科技的变化对于工程师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不仅仅是要去‘看’,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要看到并看透文化的相同与不同,求同存异,也要关注科技的变化,了解世界,掌握世界发展的趋势。”此外,他还谈到了“互信”问题,并强调,中法双方都要有成为伙伴的意愿,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推动中法4+4项目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于工程师自身,Frederic FOTIADU校长给出了建议,“我们的理想是每个学生都要有个人的国际性规划,要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文化,我们要培养的是最好的工程师,是大工程师,顶尖的工程师,其能力、素质、品格、技术、管理都是优秀的,这决定了我们自己大学的未来发展方向,而这恰恰也加强了大学存在的意义。”
主题发言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围绕中法工程教育的各自特色和借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紧接着,召开了工作会议,法方大学副校长和面试团成员,中方大学国际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参会,就中法4+4项目的后续工作进行了交流。与此同时,校长团还参观了我校轨道交通实验室、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