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校园大型原创励志话剧《茅以升》首场公演圆满成功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2/12/10 10:21:08 点击数:

12月8日晚,校园大型原创话剧话剧——《茅以升》在我九里校区的大学生会举行首场公演。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连选择都身不由己,这个时候该何去何从?《茅以升》这部由我校微笑话剧团耗时两年打造的校园大型原创励志话剧,通过八幕情景,用历史穿越手法,凸现了当代大学生苏梓墨、白小茹、林锦同、辛蓝所面临的抉择,再现茅以升当年求学、建桥的抉择,两者相互穿插对照,让梦想与现实交织,发出夺目光彩。

摄影:王健

校党委书记顾利亚,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茅以升之女茅玉麟女士,校党委副书记朱健梅,学校老领导胡正民等嘉宾及师生代表观看了演出。

摄影:王东伟

彼时唐院,年轻热血的茅以升站在了退学救国和继续攻读的分叉路口前,踟蹰犹豫,最终在母亲的阻拦和老师的劝说下,决定先读好书,再报效祖国;此间交大,家境贫寒的苏梓墨也在为选择退学打工,还是继续没有目标的大学生活而心事重重。

苏梓墨因心中仍然茫然,表演不佳,而女友白小茹的疾病也让她无法在台上正常表现。来自山里的苏梓墨慨叹无法改变人生,而从小被父母安排的辛蓝则为自己无法选择而愤愤不平。另一方面,茅以升先生正与家人讨论赶赴杭州造钱塘江大桥之事,妻子极力反对,但母亲“无论何时,不要把抱负丢了,不要把坚守丢了,不要把自己丢了”的教诲,使茅先生毅然决定前往,造桥报国。

当梦想与现实相撞,在巨大的代价面前,茅以升先生和白小茹,是选择为了一己之私坚守梦想,还是出于道义放弃自己的呕心沥血?最后一幕,突然外出一月去造桥工地打工的苏梓墨回到了学校,他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学会了积蓄力量,重拾了对未来的信心。可是,白小茹却向他提出了分手,因为疾病,因为梦想被阻。最后,在苏梓墨的真诚道歉后,他俩和好相拥,白小茹重新勇敢面对生活。无独有偶,林锦同向辛蓝写信表达了他的爱慕与坚持,辛蓝豁然开朗,二人走在了一起。相对应的,茅以升先生终于完成了钱塘江大桥的建造,举家欢庆之际,一道军事命令又让茅以升面临残酷的抉择——炸掉钱塘江大桥,在个人梦想和爱国救国的矛盾中,茅以升选择了炸桥救国。最后,茅以升站悲愤高呼“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誓言,他的身后,钱塘江大桥在爆炸声中轰然垮塌。就此,《茅以升》一剧以震撼人心的高潮收了一个豹尾。

 

摄影:陈姝君

演出结束后,观众掌声如潮。顾利亚书记、茅玉麟女士、朱健梅副书记上台与演员们一一握手致意,并合影留念。“非常棒!我为我们交大学子感到自豪!”顾利亚书记赞叹道。朱健梅副书记也高兴地说,“我为交大有这样的舞台,为同学们的优秀表现感到骄傲!”

红着眼眶的茅玉麟女士带着浓浓地鼻音对演员们说道,你们表演得非常好!她谈到,“穿越”的表演方式让她感到很新颖,同时她也指出,演出反映了时代,反映了学生的思想,达到了励志的目的,很高兴父亲的精神能激励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胸怀理想、奋发成才。

《茅以升》的编剧罗蕾同学说,剧本共修改了302次,反复的锤炼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人生中的抉择。剧中茅以升的选择和大学生的选择相呼应,意义在于指引、帮助青年们在人生中更好地选择。茅以升的扮演者任状表示,扮演这个角色挺有难度,因为是在民国时期,表演比较难拿捏,每一个动作都要仔细琢磨,排练期间他查了很多资料,为了去更好地表现茅以升的形象;同时也通过表演茅以升,他切身体会到了茅先生的伟大和不易。

话剧总监制、学生处处长桂富强兴奋地说,这场演出充分体现了交大精神,诠释了爱国、奋斗、创新、进步,很具有教育价值,剧中近现代人物的抉择参照,给观众带去了正能量。他希望,本剧能够走出交大、走向全国,传播交大精神。 

摄影:王东伟 

作者:高栋超 李婷 张…     责任编辑:顾成威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