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尽早实现《西南交通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纲要暨2011—2015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的三校区功能定位布局,由学校资产管理处、战略发展部、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方案讨论小组经反复研讨,最终形成的《成都两校区教学科研单位定位与到位方案》先后经2012年1月12日第一次校长办公会审议和2012年4月13日第十三届第四十次党委常委会审批,于2012年5月正式实施。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以陈志坚副校长为组长的成都两校区教学、科研单位到位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此项工作以“一次定位、逐步到位”为整体思路,力争在“十二五”末各安其位。定位方案以“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学科交融、有利于提高资产利用效益、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充分考虑供给约束因素(包括宿舍、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操场、会堂、食堂等条件)、考虑人才培养方面的社会服务因素、考虑中大型实验室搬迁难度因素等”为基本原则;到位组织工作将贯彻“整体统筹、分步实施、平稳过渡、制度创新”的指导思想,按照“与资源到位相协调、尽量集中办公、尽量减少房屋改造和倒迁、尽量一次到位和尽量早到位又兼顾教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原则进行。
根据两校区公房资源现状及“十二五”期间公房资源增量情况,计划从2012年6月份起,通过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教学科研单位的到位搬迁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各教学科研单位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学校将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到位工作:
第一阶段:2012年6月—2013年9月,这一阶段将依托犀浦校区四号、五号、六号、七号教学楼现有可调资源和原定于2012年6月份以前竣工交付使用的北区小高层,分步实现4—5个学院约800名研究生搬迁至犀浦校区上课,实现2—3个学院整体到位犀浦校区并收回其在九里校区超定额办公用房,用以解决定位在九里校区学院的博导工作用房急需。
第二阶段:预计2013年9月—2014年12月(以犀浦校区九号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建设完成并交付使用为时间节点),此阶段依托犀浦校区九号教学楼和行政办公楼新增资源,并根据本科生规模压缩2000人后优化学生公寓配置,分步完成2—3个学院在犀浦校区的到位,力争在犀浦校区上课的研究生达到2000人左右,并利用九里校区收回的公房资源完成定位于九里校区学院的资源配置。
第三阶段:预计到2015年元月—2016年9月(以犀浦校区三号教学楼、小高层二期建设完成为时间节点)。
据校资产管理处公房管科副科长迟艳艳介绍,过去一年多,该项工作一直紧张有序地进行。到位工作实施前期,资产管理处、战略发展部等到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政治学院等10个单位进行了调研。根据各学院办学规模、社会服务、人员结构及资源占用等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院意愿基础上,按照《西南交通大学公有房产管理办法》和《西南交通大学教学、科研单位用房配置实施细则》对学院进行用房测算。地学学院、数学学院、政治学院率先整体搬迁转移到了犀浦校区;土木学院定位在九里校区,办公用房配置以九里校区为主,犀浦校区进行适当调整。地学学院、政治学院、土木学院办公用房安排在犀浦校区四号教学楼。
数学学院办公用房在二号教学楼整体安排。地学学院、政治学院和土木学院犀浦校区原有办公用房调整至四号教学楼后,学校对二号教学楼办公用房资源进行统筹,安排数学学院整体转移。
通过上述安排,以达到一次性完整地实现地学、政治、数学三个学院转移犀浦校区,及900余名研究生搬迁至犀浦校区的目标。土木学院在犀浦校区调整就位,九里校区利用腾空资源逐步补充土木学院等单位办公用房面积。初步实现两校区到位实施工作第一阶段目标,犀浦校区存量资源将全面投入使用。
据悉,学生搬迁工作主要在今年6月—9月进行。2013级地学、数学和政治学院2013级新生,在其入学通知中将会注明是在在犀浦校区报到。地学、数学和政治学院高年级研究生将全部由九里校区倒迁至犀浦校区。2013届本科生毕业后,将开始低年级本科生住宿调整和倒迁工作。
到位搬迁工作将始终以有利于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培养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科研及教学的影响。为提升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犀浦校区的研究生宿舍将由原来的四人间改为三人间,学校还将进一步优化教室和图书馆的利用效率,逐步增加公共的学习空间和师生互动的的空间。
链接:
《西南交通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纲要暨2011—2015年发展规划》明确规定,“十二五”发展目标之一为:三个校区协调运转,二级学院各安其位,教职员工生活质量较大提高、安居乐业,和谐校园彰显成效;同时《规划》对三校区的功能布局作了明确定位:
犀浦校区:主体校区。本科学生和部分研究生在犀浦校区。
九里校区:科技创新、国际教育和继续教育基地。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与主要支撑学科的研究生及其它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在九里校区,国际教育和继续教育机构也在该校区。
峨眉校区:努力提升办学层次,建设轨道交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端培训与研修以及中外合作办学基地。并提出,依据成都两个校区总体功能定位,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就位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逐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