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对文化学特别是大学文化颇有兴趣,阅读了不少文化学的经典著作,也浏览了几十篇相关的博士论文,本想是做做这方面的研究,写一些论文什么的,以防不学无术,虚度了光阴。但实在是时间和能力不及,没有什么研究成果。庆幸的是,与交大文艺青年们合作,编演了话剧《茅以升》、拍摄了几部微电影,创作了几十首校园民谣,在校内有一点影响。在阅读与创作的时候,我也每每会想想自家之事,想想交大之事,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文字。
一
我们这个苦难的学校实在是太苦难了,我们这个伟大的学校又实在是太伟大了。118年,十八次搬迁,十八次更名;118年,弦歌不辍,巍然不倒。是什么让她如此坚韧,如此执着,在风雨飘摇中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是文化,交大文化。那么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大学文化,交大文化作为中国大学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又有怎样的魂魄?
“文化”最早出自《易经》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强调了“文化”的本意就是“人文教化”,实际上,包括两个层面,也就是有形的知识教化和无形的精神感悟。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其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实际上,文化的定义有太多太多,大学文化的定义也很多,我采用学者刘新生的观点:“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应该是指大学人在大学这个特定的机构中,在大学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在与社会的互动影响下,所创造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作为社会文化载体而存在的大学内为人所普遍接受并渗透在大学各项教育活动之中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大学的教育制度结构、作为整体的大学和作为个体的师生的行为准则、大学管理和教育过程中长期形成的符号系统以及能够标识大学个性特征的所有文化现象的总和。”按照这样一个定义,为了集中表达交大文化的个性特征,我把大学文化中的组织结构和制度结构等元素略去(因我国大学的组织结构和制度结构有其广泛的相似性),对“交大文化”做如下的界定:交大文化就是交大人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行为准则以及处事风格的总和,是交大在118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并在无形中影响着交大办学的一种特定亚文化形态。我认为这种亚文化形态的内容包括了以下方面。
作为交大人的价值追求,交大文化的目标指向就是“灌输文化尚交通”,或曰“交通天下”。百十八年前,交大和铁路相逢,与交通结缘,兴路救国,育人报国,理想之门隆隆开启;百十八年间,交大或临战乱,或遭灾祸,或遇突变,每逢危机关头,大艰大险的时刻,交大人总能挺身而出,奋起直追,勤勉敬事,为国家,为民族,为铁路,为交通,前赴后继,仗义而行,这一定是有一种伟大的信念在引领,在鼓舞,这信念就是交通天下。我想,这信念来自于交大初创时的中国现实和初创者的远见卓识,在世界交通产业进入铁路时代的时候,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应运而生,那些在当时为国家求自强、求崛起的人把这一信念注入了在山海关和唐山求学的学子心中。这一信念更在1912年9月24日的唐山校园被永远地定格在历史的长卷中。那就是孙中山先生来到学校做了“国民革命需要两路大军。一路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平等自由的中国;一路学习世界科学技术,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在诸君不能都投身于锋镝之间,况且学习采矿、筑路、建桥,也是为了革命”。因此,吴稚晖先生在为唐院撰写校歌歌词时妙笔出了:“灌输文化尚交通”,精准概括交大人的价值追求和高远情怀。
作为交大人的精神依归,交大文化的价值指向就是“竢实扬华、自强不息”。1916年,范源濂先生为我校题词“竢实扬华”,2006年学校把“竢实扬华、自强不息”作为交大精神,其间虽隔90春秋,但这一精神的内核从未改变。这内核包含了“爱国至上、振兴中华”的精神,包含了“严谨严格、求真务实”的精神,包含了“爱校如家、敬业奉献”的精神,包含了“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简单说,“竢实扬华、自强不息”交大精神的内核就是育人报国。这是无数交大人在118年的征途上用智慧和心血谱写的一曲曲壮歌的魂魄,这是交大人在无数坎坷、曲折面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一次次探索的主题,这是新时期交大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这一精神依归,把交大人团结在一起,把交大人凝聚在一起,必把交大人引向更高更远的未来。
作为交大人的行为准则,交大文化的制度指向就是“严谨治学、严格要求”。大学的本真就是治学,就是做学问,学是继承,问是探索。交大118年的办学历史,治学的严谨和要求的严格中外知名,有关这方面的故事不胜枚举。这严谨和严格,既落在了制度上,更上升为一种交大人普遍认同和践行的价值观念,这就是文化了。“严谨治学、严格要求”所产生的育人成果有目共睹,也为交大赢得了卓著的声誉。
作为交大人的处事风格,交大文化的行为指向就是“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这八个字既是交大校训中的育人要求,也是交大人处事方式的生动写照。历史上和今天的交大人,办事从不拖拉迟疑,从不停留在嘴上和纸上,行之初果敢而坚决,行之中忠贞而不二,行之毕,恕道而不争功。正是这种处事风格,使交大人在社会的立足坚实而宽阔,使交大人在人生的旅途上快乐而充实。
以上就是我对交大文化特征的粗浅认识,而我要以此为题进行言说的真正目的是,今天的交大人是否对我们的交大文化有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而对交大文化进行过文化自省呢。
二
这就需要首先明确什么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最先提出的概念。他认为,“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刘云山同志曾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综观古今中外,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就表现在文化上的自觉;一个国家的强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可以说,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实现文化自强。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离不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同样,建成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科研成果,更必须体现出一流大学的文化精神、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我以为,交大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所有交大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引领今天所有交大人建设一流大学的精神动力。对交大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既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需要,也是凝聚交大人朝着这一奋斗目标前行的必然要求。那么,我们是否已经有了对交大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了呢?我看不尽然。
在今天的交大,文本中每每充斥着“竢实扬华、自强不息”,“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等字句,但通俗易懂、精辟精准的解释常常缺乏;学生们唱着“灌输文化尚交通”的校歌,念着“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但很多人却不知其真意,因此,对交大文化的理解尚属肤浅,何来对交大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在今天的交大,自怨自艾的调子时有耳闻,这既有交大人危机感与责任感的使然,也反映了交大人对自己和未来不自信的彷徨与惊悸。因此,对今天交大的不自信,实际上是对交大文化强大生命力的怀疑。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她的历史传承力和现实生长力,交大文化的强大就在于她总在历史的变迁中有一种愈挫愈强的蓬勃力量。所以,当下的埋怨与彷徨,反映了交大人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还有些缺乏。
在今天的交大,一些现象也反映了一些文化上的不适应、不协调、不科学。譬如,工科背景和工程师培养模式引致的交大人的工具理性胜于价值理性;传统铁路管理机制和相当长时期偏远地区办学引致的交大人的自傲情绪与封闭思维方式;屡屡搬迁与建设的匆忙引致的交大人的系统考量缺失与战略远见的缺乏;北方文化的粗放与蜀地文化的闲适引致的交大人的办事作风大而化之与生活态度崇尚安逸等等,这些不适应、不协调、不科学既是交大文化中需要革除的弊端,更是交大人需要进行文化反省的要害之处。
所以,交大的新发展,需要放眼世界而自省;交大的新跨越,需要植根历史而自强。文化的力量强大而磅礴,文化的传承绵延而自新。今天,在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征程中,交大和交大人正在奋力前行,我想,对交大的文化自觉、自信、自省皆有必要,更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交大人的文化自觉既要从交大的历史中去汲取精华,更要从现实里去寻找契合,要把对交大文化的自觉上升为共同奋斗的信念、信仰,执着地去为之奉献和牺牲,把“交通天下”的使命深深扎根于心中。其次,交大人的文化自信既要排除那些迟暮的眼光,更要看到交大文化孕育的成果已经被历史所证明,交大文化的生命力永远向上而坚定,永远蓬勃而光灿。对交大文化的自信,就是对交大发展的信心、决心和勇气,这一点都不能动摇和怀疑。再次,交大人的文化自省需要有世界的眼光和战略的远见,对那些落后的的观念敢于批判,敢于反对,更敢于扪心自问。
这就需要把文化建设作为交大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已经下发了文化建设的规划纲要,时下更是在全校倡行“做成文化”,倡导经典阅读,我想一种交大文化的新理念、新风尚正在全体交大人的实际行动中孕育生长,这应该是我们这个伟大学校光辉前程的新起点。最后,我想用我最近创作的一首歌结束这篇文章,歌的名字叫“我的交大我的梦”,歌词如下:
天苍苍\北国风光\你在渤海之滨如我的白发亲娘\地莽莽\灵秀无双\你在天府之国是我的锦绣书香。天苍苍\日月翕张\你的魂魄在辗转跋涉中愈发坚强\地莽莽\桃李芬芳\你滋养了一茬茬顶天立地的栋梁。
我的交大我的梦\我的爱恋我的痛\我的交大我的梦\我的明天我的光荣\阳光把风雨变成彩虹\跟着你我步履从容\一辈子相依炽热相拥\我的血脉流淌你给的中国红。岁月把风霜变成笑容\跟着你我心永恒\一辈子相依炽热相拥\我的血脉流淌你给的交大魂。
路宽广\春风浩荡\向前闯\站在你肩膀\心向往\追逐我梦想\一路花开\一路奔放\胜利在前方。
个人简介:
桂富强,男,四川自贡人,博士,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先后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教育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软科学》、《财经科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理念及管理体系研究》,主编《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与实践》、《磐石心语——西南交通大学辅导员抗震手记》、《走进交大每一天》等文集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