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世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
——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米兰•昆德拉于1929年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他一生共著有9部小说以及各种短文剧本和诗歌,《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作品曾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伟大作品之一。作品以“轻”与“重”的哲学讨论为开篇,将尼采的“重(永劫回归)”与也门尼德的“轻”的思想做了对比,将生命意义存在之不确定性,以及轻与重的对立搭建起了书的整体结构。
作品简介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医生托马斯、摄影爱好者特丽莎、画家萨宾娜、大学教师弗兰茨等人的生活为线索,通过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散文化地展现了苏军入侵后,捷克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富于哲理地探讨了人类天性中的“媚俗”本质,从而具备了从一个民族走向全人类的深广内涵。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名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靥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象。 此时捷克政治动乱不安,在苏黎世一位权威医生希望托马斯去那里发展的呼唤下,两人于是决定去那里生活。但是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私通,特丽莎决定离开,回到祖国。命运与抉择让托马斯回去找她,此后两人没有再分离。他们意识到在一起是快乐的,是折磨与悲凉里的快乐,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负担。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曾经是托马斯的情妇之一,也是特丽莎妒忌的对象。萨宾娜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她讨厌忠诚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但是这样的背叛让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于虚无当中。弗兰兹是被萨宾娜背叛的情夫之一,他因为她而放弃自己坚持的婚姻与忠诚,但是由于萨宾娜的背弃,让弗兰兹发现自己过去对于婚姻的执着是可笑的,纯属多余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对于母亲理想的投射。离婚后,自由自立的单身生活为他生命带来新的契机,并且了解萨宾娜只是他对革命与冒险生活的追随。一场突然抢劫中,弗兰兹因为想展现自己的勇气而蛮力抵抗,却遭到重击,在妻子的陪伴下,无言的死于病榻上。
米兰•昆德拉在这部小说中,围绕几个人物的不同经历,经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这是一部哲理小说,与传统的小说不同,它不再通过故事情境本身吸引读者,而是用将读者引入哲理的思考之中,通过生活中具体的事件引起读者形而上的深层思考。小说的结局中四个主人公有三个死掉了,他们的死都是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弗兰兹的死是一个梦想家之死;特丽莎和托马斯死在了一起。唯一生存下来的萨宾娜,她把自己的死的计划得与她的生活方式很相配,留给读者的是关于她结局的猜想。
生命的轻与重
“轻”到底指的是什么?习惯上、经验上、想象中我们都会认为“重”让人无法承受,而忽然听到轻让人无法承受这便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和费解。“轻”的第一层含义既个体的游离,游离于它所依赖的整体之外,犹如宇航员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失重,这种游离导致归属感的缺失,让人无法承受,因此故事的主人公特丽莎决定离开瑞士回到处于灾难中的祖国。轻的另一个含义是“遗忘”,具有遗忘和背叛的轻让人不能承受,主人公托马斯在面临轻与重的选择时茫然无措,作者让人们记住托马斯目的在于让读者面临轻与重、灵与肉的抉择时不再像托马斯那样茫然无措、犹豫不决,以至他经历过的一个个美妙瞬间由此而丧失全部的意义,历史的重要性之一就是在于向人们提供经验。
轻与重的选择、灵与肉的统一、媚俗与反媚俗等问题以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形式而存在,体现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普遍困境,选择成为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轻与重的选择对立与两难构建了人类的一个基本存在境况,他与善恶无关,究竟选择轻还是重,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作者关注人生的命运与价值,生命存在与价值问题是任何一个人也无法逃避的问题,生命只是一个过程,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当整个价值体系失重,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无从判别甚至形成一体时,生命在外界和内心的沉重抗击之下也就变得无所适从,进而变成了不能承受之轻。
作品的意义就在于“轻与重的选择” ,主人公托马斯的选择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作者的思考由个人到社会,也就具有了普遍的意义。作者对“轻与重”的思考实际是直接抨击当时的社会制度。捷克人民对社会制度也面临着轻与重的选择。当时捷克的社会制度究竟是怎样一种选择,人民该何去何从?对于社会生活方式和核心价值的选择,什么是轻,什么是重?不慎选择的社会制度可能会给捷克 带来不堪承受的苦痛,捷克人民还能承受多久的苦难?这些都是作者在作品中深入思考的哲学命题。
人生的意义
夜深人静的时候,静的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可以听到时钟滴答流逝的声音,手捧着一本书,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感受生活与生命的美好。我十分感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对生命、对人性的阐述。“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生命的价值是要通过一生去实现的,生命之轻在于虚度,生命之重在于充实。
那么生命是什么呢?生命就是出生死亡,当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是父母赐予我们最初的生命,在父母的呵护与老师的敦敦教诲中开启了生命的旅程。从孩童的天真到少年的青涩,从少年的青涩到青年的稳重,在生命的过程中最终我们学会了很多:美与丑、善与恶、包容与宽恕。在生命的过程中我们走过平坦的大道也走过崎岖的山路,在困难面前我们学会了面对,在一个接一个的窘境面前我们渐渐成长,在责任面前我们能够从容承担。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后,我由衷的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让我可以沐浴阳光享受生命的美好;感谢一路走来给予我帮助的人,让我体会到生命的温暖。
生命中每次选择与决定都在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几年前我们选择的结果,未来的生活则是我们现在的选择决定的,通往精彩人生的道路或许有无数条,但对我们来说生命是条单行线,没有岁月可以回头,所以确定人生的方向前我们要用心来思考。站在生命的路口面临抉择的时候,我们选择轻与重本没有对与错,是我们的价值体系在左右着我们的选择。我们永远也不要抱怨生活,这一切是自己选择的,抱怨是对自己选择的否定,对自己选择的东西后悔完全不是我们应该有的生活态度。面对轻与重的抉择谁也无法预料后果,我们所谓“轻如鸿毛”的东西到最后也许成为你最无法承受的疼痛。我们不能用这个理由来否定自己从而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中,我们生命的轻与重都应该是由我们自己选择并最终由自己承担,无论我们到最后是不是能承受,总比别人选择了最后自己承担要有意义!
生命应该是用来感受和体验的,每天我们忙于工作、学习、生活,压力使我们喘不过气来,在无数的压力中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包容,在坚强和包容的心态中我们得到了最大的快乐,或许逆境中也是一种成长。空闲的时候我更喜欢一个人独处或者背起行囊去旅行,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去感受万千的社会、去体会生命的美好。我们永远不知道在人生的下一个路口是惊喜还是忧愁等待着我们,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每个当下。从不曾奢望得到更多的东西,经历过这许多难忘的岁月,再来回首每段往事,心情是淡然的。守候在自己安静的心灵世界,为生命轻与重的选择付出!
“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而最不能承受的恰恰是轻”——米兰•昆德拉。
作者简介:
郭立昌,80后工科男,工学硕士,2008年起担任辅导员,喜欢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他是一个热爱旅行,爬过雪山、走过草原、徒步过沙漠、畅游过大海,喜欢带着思想旅行的工科男;一个热爱阅读,喜欢在一段时间的繁忙学习或工作后,手捧一本书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眼光得以开阔,见闻得以增长,人生得以丰富的工科男。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是长见识使自己一直在路上的好方法。曾获四川省教工委“优秀共产党员”、西南交通大学“华为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