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经典悦读】胡豪:所以,我喜欢暗夜和孤独——读《百年孤独》有感

来源:机械学院 日期:2014/03/28 09:10:00 点击数:

 

发黄的羊皮纸,长满苔藓的土墙,腐木做的地板,瘦骨嶙峋的人······这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描绘的世界。有人说,当你未开始尝试看透生命,请好好地收着它,不要读它。我带着试一试的心情来窥探这个孤独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如此真实又虚幻,蹲在角落,眼球突出的妇人吃着墙皮;满街腐尸的味道;留着绿水的脓包;黑色的砂锅煮着蟾蜍,汤里面冒着墨绿色的泡。我试想如果删除掉所有写事的段落,这可能是马尔克斯自己的《恶之花》。这一片本该是肮脏、令人恶心的景色在我看来毫无维和感,在恶中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美的存在,可能就是基督教说的“原罪”吧,这种肆无忌惮的细节描写,更拉近了我与小说世界的距离,我仿佛就站在这个满背水蛭的妇人身后,去品尝那样的一个世界。

“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到底什么才是孤独?在中国的古典文学里面,孤是帝王的自称,孤独是有别于寂寞、无聊、空虚的一种情感,孤独者更能清楚地窥探自己的内心,更能享受那种恬静。所以,当我面对这样一个家族时,我没有在意孤独给这个家庭带来的毁灭,也无心这个家庭浮浮沉沉的悲壮,在这个理应算是悲剧的作品面前,我却有一种“世界不过如此,本该这样”的安静,以及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活法,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而感到欣慰。家族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位位经历了万物更迭的智者,站在大江边,看风起云涌,惊涛拍岸,也能以一种舒适的心境来面对万千变化,从容地面对死神的镰刀。

飓风带走了整个马孔多,合上书页,面对冬季里难得的阳光,我依然沉浸在书中,我惊异于书中描绘的故事,我的身边不会有拖着磁铁到处游荡的吉卜赛人,也不会有拿着纸牌预测未来的女人,但是事情的本质和人物的灵魂却和近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如此相似。我惊叹,人的内心和本性依旧如此相似,不因时间的更迭或者地点的变迁而改变。我理解到,社会的发展之快,虽然物质文明日新月异,纵使你是世界上唯一的花,但是你的思维早就在别人的意料之中,其实我们最根本的思想其实大同小异,一个阶段和一个阶段人性其实没什么太大差别。野性,仁义,情爱,侠情······这就是为什么孔子在一千多年前撒播的那些思想,千百年前的一些文明理念如今依旧可以适用在各个人的身上。我思考,人为什么会孤独。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有着惊人的执着,旺盛的求知欲,强大的执行力,坚毅,不轻易言败,他们尝试新鲜又不怕失败,试图用自己天马行空的思想改变周围狭隘的大多数。他们如果成功了,那就是天才,一旦失败,大众便嘲笑他们是疯子。“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马太效应让起初很相近但是有两种不同结果的人渐行渐远,“疯子”最终变成了疯子。老何塞拥有现在一些“领导者的18个习惯”、“高效能人事的50个细节”这类书上面的各种特质,试图引进新鲜的器物来改变落后的生产,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然而,最后他还是疯了。这个过程似曾相识,没错,有一位哲学家和他走着相同的路,这位哲人叫尼采。“银白的,轻捷地,像一条鱼,我的小舟驶向远方。”真正有思想的人,走在哪里都与众不同。也许精神失常对于这样一位富有创造力的第一代人不是什么坏事,他能够在另一片天空里自由飞翔,而不受周围人的冷眼。

我们也不缺乏这样的思想,某些事情自己本身就觉得是不对的,而落到自己的身上却为了所谓的合群违心地做下去。有位老师曾经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我们这样的生活就是社会和你周围的人的合谋。”针对现在的生活,大家试图改变这陈旧的理念,然而每每触碰到了表皮就把手缩回来,和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第一次触摸冰块时候的感觉一样,“它在烧”。不敢走进去,因为那里望不到头。我们强迫自己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强迫自己去感受喧嚣,那是这个人害怕孤独,没有理解到孤独的含义。

我觉得人需要孤独,唯有在孤独中才能够安安静静地自省,在孤独中更能获取力量。孤独是一面镜子,反射真我。相比而言,孤独者能更好地窥探自己的内心,而从中有所裨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瑜伽讲究“梵我合一”,其奥义就是运用一些姿势的技巧让人心静,让人能够进入孤独,享受孤独。所谓修禅品茶,至高境界便是独处一室,在杯中窥得世事。我喜欢一个人仰望星空,那是因为星空深邃高远,而孤独可以让心静下来,不受繁杂的尘世的侵扰。有位教授说过,“我在10年之前就不知道享受是什么,只知道在实验室做实验,现在回过头来发现那些年才是我科研水平进步最快的日子。”这便是孤独的力量,不要害怕孤独,因为孤独之中你会跑得更快。

有一位“励志系”的专家说过,“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可不是,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闭上眼,当自己内心沉浸在黑暗和孤独中的时候,你会有更明晰的想象,更深层次的思考更加确信“我将去到哪里”,白天的喧嚣激起内心的浮躁扰乱了思绪,只有原路继续行走。所以我们需要孤独,需要孤独安静地思考,我们也不要嘲笑周围人的思考,说不定某一个改变人类生活的理念就出自昨天没有参加你的聚会的朋友的大脑。所以,我喜欢暗夜和孤独。

每天,我们的生活纷繁复杂,打开微博微信,各种大V推送的消息,各种新闻充斥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每天处理着各种繁杂和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或者说毫无关系的信息。有时,我感觉我的大脑就是一个垃圾箱,无限制地收纳和处理着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当这些东西挤满了大脑,哪里还有空间留给思考?我们每天的生活更新的频率是不是确实快了点,我们每天向前奔跑,是不是有时该停下来等等灵魂?在商界有这样一个普遍现象,会工作的人一般都是会生活的人,诸葛亮有宁静志远的教诲,道家也有以静制动的说法。常常停下来清空一下“回收站”,独自去思考和规划一些东西会比无休止地奔跑更能取得成长。所以,我喜欢安静和孤独。

这就是一本讲述孤独的书,有的人看起来和周围的人不同,被大家孤立,因而孤独。还有的人他们经历了这个世界的纷繁复杂之后,他们选择孤独,如中国古代的隐士侠客。竹林间,茅草屋,一萧一琴,独自过个轻松快活的生活,这些选择孤独的人总有那么些相同,没见过哪个隐士在街头为了3块钱的酒钱和店家讨价还价。看腻了世界的喧嚣,独处一处来思考人生的哲学,这就是为什么得道高僧会隐于山林,每年有那么多的大师选择皈依佛门。陶渊明有他的菊花,梭罗有瓦尔登湖,上校有他的金鱼,阿玛兰妲有她的殓衣······他们不扰着任何人。真不忍心打扰他们的孤独,为什么总有些人要求他还俗归市,过人云亦云的生活。

所以,勇敢地面对孤独,去寻找自己的孤独吧,不要在意太多,愿你在孤独中找到自己。当然了,也别去打扰那些沉浸在孤独中的人。

 

作者简介:

胡豪,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免研)。兴趣爱好广泛,爱桌游与书籍最甚。前者布阵于三尺方桌,感受万军临城,谋攻,拆招;而后者只需处一室之内,看天下,窥心灵。自认为,好的书籍之中有更完整的,那些我们平时能感觉到但是不能描绘出来的心灵和世界,我渴求在书籍中找到更全面的人性。

 

作者:胡豪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