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柏桦:现代性如何改变了中国

来源:新闻中心记者团 日期:2014/04/18 09:22:00 点击数:

4月17日14:30,在九里校区研究生院会议室,著名诗人、成都市作协副主席、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柏桦教授做客世界读书日专题读书沙龙,以近期力作《别裁》为触媒,畅谈关于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反思和展望。


柏桦谈到,现代性实际上是一种西方标准,西方列强通过科学、战争、宗教等手段强行介入中国社会,以便进一步传播其价值观念。柏桦借著名史学家唐德刚的话说道:“1842年以后的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汉族中心主义’向‘欧洲中心主义’的不断让位史——也就是由传统中国的社会模式,向现代欧洲的社会模式让位的‘转型’史。”因此,想要认识当今中国社会,了解现代性对中国的改变至关重要。

以日常使用的现代汉语为例,柏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现代性对中国的改变。在他看来,现代汉语并非单纯承袭古代汉语,“宇宙”、“民主”等词虽古已有之,但古书中所指之意与我们当下语境中的意义并不相同,现代意义上的“宇宙”、“民主”等词实际上源于日本汉字。现代汉语是杂交的汉语,其中包括古代汉语、佛经、日语等多种因素。柏桦说:“《别裁》之所以在大范围使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古典元素,是源于创造一种理想中‘杂糅汉语’的‘企图’。”结合《别裁》中《问道》、《重庆乡间的狗及其他》等具体篇章,柏桦针对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道方式及对现代化进程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剖析。柏桦认为,我们应当放弃庸俗的进化论历史观,在关注主流历史的同时,不应忽略细节;在向前走的同时,不能忘记回头看;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不能忘记古代世界这一我们出发的根源。

在互动环节,柏桦与师生们就看客心理、写作手法、诗歌赏析方法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沙龙由校工会、图书馆、青年教职工读书会联袂举办,是学校“经典悦读”暨“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闻链接:

柏桦,1956年1月生于重庆,现为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中文系教授。出版诗集及学术著作多种,《望气的人》(台湾唐山出版社),《往事》(河北教育出版社)《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和江苏文艺出版社分别出版),《四川五君子》(合著,德国荷尔德林协会出版),最新如《山水手记》(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史记:1950-1976》、《史记:晚清至民国》已由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英文诗集Wind Says(《风在说》)已由美国西风出版社(Zephyr Press)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一点墨》、《别裁》已由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2014年出版。曾获安高(Anne Kao)诗歌奖、《上海文学》诗歌奖、柔刚诗歌奖、《红岩》随笔奖等。

作者:谭岷 摄影:李成浩     责任编辑:阮琦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