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邓小平研究中心在西南交通大学成立。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邓小平故里管理局联合成立邓小平研究中心,致力于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邓小平生平等方面的研究。中心将最终建设成为邓小平研究的重要力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研究的重镇。
中心主任由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何云庵担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钢,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局长钱奇任副主任,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主要来自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和邓小平故里管理局。
4月28日9:00,邓小平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九里校区学术交流中心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中央党史研究室正局级巡视员赵勇民,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室处长蒋永清,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炳林,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李光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赵甲明,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主编秦宣,武汉大学丁俊萍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齐卫平,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跃,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邓淑华,西南财经大学曾狄教授等嘉宾莅临参会。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钢,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局长钱奇,西南交通大学林伯海教授、刘占祥教授、朱铃教授、鲜于浩教授、苏志宏教授作为主办方领导、专家出席大会。邓小平研究中心成立大会由校党委副书记何云庵主持;学术交流会由邓小平故里管理局钱奇局长主持。
开幕式上,徐飞代表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对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一直以来给予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徐飞指出,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建、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贡献给了党和中华民族的事业,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赢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也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尊敬。
徐飞表示,中心成立后,将在以下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深化理论与战略研究,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持;进行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徐飞介绍说,目前西南交通大学从事邓小平研究的学术队伍完整,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占86.7%。有博士生导师4名,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专家、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各1位,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得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32篇;出版专著18部。在教学方面,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3门;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徐飞强调,中心将进一步发挥四川省社科研究与人才优势,整合四川高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邓小平故居管理局等研究力量,优化社科资源配置,促进科研体制和机制创新,做好科研课题申报和管理工作,凝练重点研究方向,突出基地的科研优势与特色,推动四川省邓小平生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领域的研究,力争到2021年使基地成为邓小平研究的学术重镇,科研学术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为此,学校将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确保在人事改革、人员编制、人才引进、经费投入、分配制度改革、重大课题设立、职称聘定、进修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向基地倾斜,创造一个有利于基地建设、发展的学术研究和工作的良好环境。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杨钢副院长代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对中心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邓小平是从四川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代伟人,正是由于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才使中国获得30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加强对邓小平以及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对于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四川作为邓小平同志的故乡,成立邓小平研究中心以整合研究资源,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回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关于邓小平及邓小平理论的丰硕研究成果后,杨钢表示:“四川省邓小平研究中心的成立,为我院与西南交通大学、邓小平故里管理局等单位的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愿我们携手合作,共同开拓我省研究邓小平及邓小平理论的新局面。”
在与会领导、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李光华为邓小平研究中心揭牌,标志着邓小平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揭牌仪式后,徐飞为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逐一颁发了聘书。
中央文献研究室蒋永清处长做了《从邓小平的自我评价看他一生的光辉业绩》主题发言。他谈到,1926年6月,22岁的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填写一份《党员批评计划案》时,他在“做什么工作最合适”一栏中填到:“能作宣传及组织工作”。邓小平一生对自己做过许多自我评价,但这份评价是一个风华少年对自己人生前程的规划,是目前所知邓小平最早的一份自我评价。而且,这个评价是实事求是的,在他后来的革命生涯中得到了印证和表现。蒋永清通过大量事例,深情回顾了邓小平在宣传、组织工作的展现出来的旷世才华和清廉、务实、为民本色。他说:“邓小平的一生波澜壮阔、光辉伟大,从形式上讲,他做的事情概括起来就是宣传和组织工作。这和他年青时对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的评价是相吻合的。”
中央党史研究室赵勇民巡视员谈到,邓小平生于四川,长于四川。这是四川的贡献,也是四川的骄傲和荣耀。四川成立一个全面研究邓小平生平业绩、思想体系、理论贡献和深远影响的机构,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符合历史演进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愿意为这一壮举鼓与呼,愿意与邓小平研究中心相扶助,愿意为这一工作的推进尽全力。”在介绍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主要工作后,赵勇民谈到,在去年12月召开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尤其是关于正确评价党的历史人物的论述,是对毛泽东研究的重要指导,也是邓小平研究的基本遵循。他说:“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关于党史研究和党史人物研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一起努力、共同奋斗,把邓小平研究推向新高度、新水平。”
中央编译局杨金海秘书长做了题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文明观的深远意义》的讲话。他说,站在21世纪的历史坐标上,以更加广阔的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历史视野、未来意识,结合新世纪中国和世界发展的特点,进一步深化邓小平理论研究,弘扬邓小平精神,这不仅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大有益处,对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也具有重要价值。这也是对邓小平同志的最好纪念。杨金海表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形态。每当我们遇到新的矛盾和问题,并重温邓小平有关思想的时候,总能够从中获得智慧和力量。所以,学习邓小平理论常学常新,研究邓小平理论永无止境。“在当今中国,第一位的问题是什么?就是精神懈怠。”在他看来,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要深入研究和大力弘扬邓小平提出的新的社会主义文明观,深刻反省和批判人类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旧的资本主义文明观。“面对未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文明观不仅对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建构当今人类的新型文明观也有重大价值,纵观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资本主义所奉行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旧的价值观已经日薄西山,社会主义所倡导的开拓创新、公平正义、和谐友爱等新的价值观正日益受到世人的广泛认同,必将以蓬勃的生命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 杨金海如是说。
学术交流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王炳林教授分享了邓小平的光辉品质:理论自觉、大胆实践,尊重群众、实事求是,大局意识、战略意识,辩证思维、思想解放,制度制定、身体力行;乐观心态、淡看荣辱;在简要介绍中心成立的意义、基本情况及工作重点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副所长胡学举研究员剖析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与特色;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博士生导师苏志宏教授谈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思考,并着重阐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到见解。
据悉,邓小平研究时间短,有待研究的领域和空间极为广阔,其研究不仅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其开创的国家发展新道路更具有世界意义,但迄今尚未在邓小平的故乡——四川省建设一个专门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邓小平研究中心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