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经典悦读】庞烈鑫:从《如何阅读一本书》开始悦读

来源:战略发展部 日期:2014/05/13 08:41:00 点击数:

 

一、重新审视阅读

学校在马年元旦之日颁布了经典阅读书单。但遗憾的是,学校精心推荐的96本书里,我完完整整看过的竟然屈指可数。这对身在象牙塔,整日与书本和文字打交道的我,无疑是一种棒喝,我还能自诩为读书人吗?

羞愧之下,我拿着书单,带着女儿直奔书店。转了几圈,发现书店中关于教辅学习、管理经济、金融投资、旅游时尚、养身保健、娱乐休闲等书琳琅满目,除四大名著外,其余经典阅读书单上的书甚是难觅。是经典远离了我们,还是我们已经遗忘了经典?

恩斯特·卡西尔的《人论》,像是在沙漠中找到一枚金币,我无比兴奋!

当我从书架上取下书籍,站在一旁的女儿突然问道:“这么厚的一本书,怎么阅读呀?”我张开嘴正欲回答,但我马上意识到,童真的女儿提出的是一个类似“1+1”的命题。如何阅读一本书?我的表情瞬间凝固,犹如寒风中的一尊蜡像。半生读书,竟然从未思考过如何阅读一本书!熟知非真知,身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女儿面前我又岂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确是个大问题,我要好好学习后才能回答你。”

带着女儿的问题,我陷入了沉思。“读书”,多么简单、多么熟悉的两个字,但突然之间却变得如此深奥、晦涩。从小老师有教过我怎么阅读吗?面对浩瀚如山的书籍,我该如何阅读?阅读有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吗?……终于,我发现了96本经典之外的另一本经典——莫提默·艾德勒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二、选择超越你头脑的书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知识就是力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或许你和我一样,都曾为这样的励志名言而读书,认为多读书总是好的。但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告诉我们,我们需要不断的阅读,但不是任何书或文章都要读,我们要读那些“超越你头脑的书”。记得电视剧《士兵突击》里有这样一幕,主人翁许三多面对图书馆里的书籍不知从何开始阅读,索性就以书名字母为序从A至Z的一本本阅读。回想自己的阅读经历多是如此,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总是在书山中毫无头绪地乱转,对如何选择书籍毫无章法。甚幸的是学校开出了经典阅读书单,无论怎样,对于我而言这都是一条吸取书籍精华、与先贤智者交流的捷径。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超出普通读物,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面对经典书籍的饕餮盛宴,你是否已经准备好,有足够的能力去消化它、吸收它呢?这些超越你头脑的经典书籍,是否适合你阅读呢?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教给我们一种检视阅读法,这是一种判断书籍是否适合自己阅读的方法之一。拿到一本书,在第一时间要知道这本书的分类,要知道书名在说些什么。其次应该看他的封面或者扉页,对于作者介绍、生平和所处历史背景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是为了方便之后对于书中内容的理解,会知道该怎么基于作者的观点来理解作者的描述,也会明白自己要看懂这本书需要那些知识积累。譬如在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之前,就需要了解希腊奴隶制的社会背景;在读《君主论》之前,就要知道当时意大利的政治情况;在读《利维坦》之时,就要了解英国内战时期社会的暴力与混乱;在读卡西尔的《人论》之前,就要先了解哲学史及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主要思想。唯有此,我们才能判断是否应该在此时阅读这本书。

 

三、要有思考的阅读

古人熟读而精思,可以做到“半部《论语》治天下”。所谓学富五车,“五车”的竹简拿到今天来,估计还不够印成一本的,但是他们中却出了很多的文学家、思想家。我们和古人的差距就在于:古人读书,在读中思,思而有得,所以读书有成;今人读书,泛读不思,多而杂,却不得要领。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把这种读得太广,却读不通的人叫做书呆子;并提出“要避免这样的错误——以为读得多就是读得好的错误”;要通过阅读,“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为此,书中要求我们在阅读时要向自己提出四个问题: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信息。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陈寅恪先生曾提倡独立之精神,从以上四个问题里,我们不难发现,阅读时自我的要求实在是太重要了,只有独立思考的阅读才能让我们进入书本的世界里。

 

四、阅读是一门艺术

 莫提默·艾德勒在书中写到: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法国学者巴斯卡在三百年前就说: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如何阅读一本书》将阅读作为一门科学和艺术,详细阐述了阅读的步骤,并提出了不同速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使读者尽可能减少读书时的迷思困扰,更好更快地感受到读书的愉悦。在书中,作者不仅介绍了阅读的15条一般规则与方法,还用浓厚的笔墨在第三篇中介绍了阅读不同读物的特有方法。比如介绍了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如何阅读想象文学,如何阅读故事、戏剧与诗歌,如何阅读历史书,如何阅读数学与科学,如何阅读哲学书,以及如何阅读社会科学类的书。虽然这些方法不是万能的,但通过作者清晰的描述、总结和概括,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这些方法的独到之处,对我们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大有裨益。

米勒尔·海明威在《真实的高贵》中谈到:悔恨自己的错误,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正的悔悟。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虽然我到现在才发现自己在阅读的道路上走了如此多的弯路,但我仍然庆幸我找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不仅是消遣、获取信息,而是挑战自己,让心灵丰富、成长的过程,要做一个主动的读者,就和我一起从《如何阅读一本书》开始“悦读”吧。

 

作者简介:

庞烈鑫,男,1978年2月生,新疆和静人,现任战略发展部学科发展中心副主任。读书时的专业为地质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纯工科,但偏爱人文与社会科学,喜欢看史传文学、纪实文学类的书籍,并崇尚“学无先后,达者为先”的人生格言,坚持学习,勤于思考。学生时期担任大学生心理学会会长和创造学会会长,毕业后先后在机械学院、教务处、学科处、战略发展部从事辅导员、教务教学管理与研究、学科管理与研究等工作。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作者:庞烈鑫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