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国际化战略系列报道】徐飞校长在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战略推进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 日期:2014/05/17 19:30:00 点击数:
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 
加速推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
——在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战略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5月16日)
徐 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战略推进工作大会”,意义重大、正当其时。这次大会是学校继“人才强校主战略推进工作大会”后,又一次事关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聚焦。

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得到了上级部门、兄弟院校、海内外校友及各界朋友以及全校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关心与重视。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西南交通大学各项办学事业的上级领导、兄弟院校、海内外各界朋友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获聘为我校海外院长或顾问的各位教授、向受到表彰的国际化工作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积极投身我校国际化工作的广大教师员工表达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今天的会议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会议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前面,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美国研究中心、越南研究中心相继隆重揭牌,范平志副校长作了“全面推进我校国际化进程”的主题报告,相关学院、部门同志以及海外校友、留学生代表都作了非常精彩的交流发言,这些都令我们倍受鼓舞,同时更深感机遇空前,任重道远。下面,结合学校国际化战略推进工作,着重谈以下两个方面的认识和意见。

一、国际化是大势使然,是西南交大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从世界潮流看,国际化和全球化是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呼唤。纵观世界范围内的一流大学,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再到建校不到20年的香港科技大学,不论建校时间长短,在其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国际化战略。新世纪以来,欧美掀起了新一轮提高教育质量的浪潮。从欧洲的“博洛尼亚进程”到美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行动计划”,都反映出老牌高等教育强国努力的新方向,他们都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与时代变化的全方位适应,注重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注重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现在,高等教育正面临革命性调整,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更高期待、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生活与学习行为对传统模式的挑战等,不得不使人们重新定义教育和大学。21世纪是全球化的世纪,全球化进程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成为时代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必然需要国际化的人力资源。兼具全球视野和本土功夫的人才,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将更有竞争力。

(二)从国家战略看,国际化不仅势在必行而且正当其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进行了针对性阐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我国要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新时期,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和决策部署为大学国际化指明了方向。同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世界范围内更为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国际能力与话语权持续提升,这也为中国高校的国际化进程营造了得天独厚的内外部环境。我们欣喜地看到,不论是文化层面的中外人文交流机制,产业层面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走出去”,还是中国“高铁外交”时代的到来,都为我校全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三)从学校的历史和现状看,国际化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国近代创建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西南交通大学自肇建之初就兼容并蓄、中西汇通,国际化几乎是交大与生俱来、生长在骨子里和血液中的一种基因。当年唐院之所以傲视群雄,就是因为有茅以升、林同炎、黄万里等一大批留学于欧美、毕业于哈佛大学、巴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等世界名校的杰出教授;当时的外籍教师、与英美同类大学同时期一致的课程设置、英文授课、英文毕业证书等,无不深深地打上国际化的烙印,“东方康奈尔”的称谓也绝非浪得虚名。学校从唐山内迁四川峨眉后,因地域的局限远离都市偏于一隅,办学相对封闭,国际化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学校办学历程告诉我们,历史和现实启示我们,西南交大的创设、发展和未来离不开国际化。

这些年来,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际上,学校在2008年的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就把“开放与国际化工程”列入学校五年重点发展的“八大工程”之一,明确提出要“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今天,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又将国际化战略作为紧随“人才强校”主战略(第一战略)之后的第二大战略提出来,并对国际化在西南交大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新审视和再认识。周知,世界一流大学主要分布在欧美,通过国际化战略,与全球最优秀的大学对标,学习他们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最佳实践,是迅速提升我校办学水平的理性选择和现实路径。反之,若我们发展的参照系仅为国内坐标,依据“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的经验法则,我校将很难实现超常规、非线性的跨越式发展。

二、全面理解、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国际化战略

(一)师资国际化。这主要包括师资结构的国际化和师资水平的国际化。要继续大力引进海外顶尖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海外名校的博士、博士后,推进师资来源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高。当前,鉴于学校师资主要是本土甚至很大比例是本校毕业生的现状,首先注重从全国高水平大学的名牌优势专业招揽和补充师资,起码做到师资的“全国化”。今天再次重申和强调,为避免近亲繁殖,调整和优化学缘结构,遵从世界名校惯例,本校应届博士原则上不得留校。此项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严格执行。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师资水平的国际化,努力培养具有与国际同行进行平等对话能力的师资,继而培育享有国际声誉的学术大师和学问大家。通过人才强校主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伴随诸如将“海外经历”作为我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等新政,未来“海龟”和“土鳖”之间的界限将逐渐淡化乃至消失,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之间将不再有所谓出身高贵与血统纯正之说,学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整体水平将大幅提升。

(二)学生国际化。主要指生源国际化和学习经历国际化。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留学生规模要达到50万人”的新目标,中国有望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甚至成为全球留学生主要接受国之一。纵观国际知名大学,好的大学本科生中国际学生比例达到5%―10%,国际学生在研究生中的比例更高。2013年,我校共有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682名国际学生来校留学;总体而言,留学生数量、结构还不能与我校国际化战略相匹配,与学校的应有地位也极不相称。今后,学校将放眼全球、面向大中华地区、四大洲和五大洋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广泛招收国际学生,大力提升留学生比例和层次,特别是提升高层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数量,以切实推进学生生源国际化。

同时,对本土学生创造更多条件,推动他们学习经历的国际化,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获得国际经历的中国学生将成倍增加。作为校长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大多数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通过留学、游学、访学、短期交流、国际交换生计划、出席国际会议、海外实习或Summer school等,实现求学经历的国际化。学校将进一步大力推进“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计划”、“中法4+4”、“中美1+2+1”、“中欧大学精英联盟计划”以及与康奈尔大学、伊利诺伊香槟分校(UIUC)、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OSU)等联合培养项目,有计划、成建制、有针对性地持续选派学生出国学习,增加交大学子接触异域文明和异质文化的机会,在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获得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为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国际化。逐步从根本上实现教学理念、资源、教材、案例、实验平台等的全面国际化。学校正紧跟MOOCs这一作为先导的教育革命大趋势,去年首批3门MOOCs课程已在五所交大MOOCs课程联盟EWANT平台上线;据悉,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Coursera、edX于近期宣布进驻中国市场,学校也将积极创造条件、适时加入。为探索以多种方式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去年学校实质性启动了中英国际合作办学机构——西南交大-利兹学院的筹建工作,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今天学院也已正式揭牌,明年将正式开始招生;此外,2013年我国成功加入《华盛顿协议》,为中国工程类学生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今年学校又有4个专业将迎接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这是在推进土木工程学院开展国际评估之后,学校继续推进学科专业与国际接轨的又一举措。

(四)科研国际化。基于知识的无国界性,科研合作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在动因。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在我校承办的“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会议上”谈到,要积极推进高水平、实质性国际科技合作,在对外开放中提高自主创新起点。今年,除了教育部已经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外,国家还将推进“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计划”、“国际期刊影响力提升计划”。我多次强调,学校的科研工作要统筹兼顾民口、军口和国际合作。我校的科研国际合作与交流已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无线通信与信息编码”领域的科研工作就是由我校团队与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专家合作共同开展的;又如学校此前已与康奈尔大学联合成立的“科技与社会创新国际中心”,与UIUC联合成立的“高速铁路教育、科研与发展中心”,为我校教师开展国际科研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但是,我校科研国际合作需要改进和提升的空间非常巨大,接下来要更加积极地推进科研项目国际化,与世界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国际企业建立实质性科研合作关系。同时,努力打造国际化科研平台,广泛联合国际科研力量,积极构建国际联合实验室;我们将不断促进科研论文国际化,积极参与国家“国际期刊影响力提升计划”,严格执行《西南交通大学高水平论文清单》,大力提升国际合作论文、国际期刊论文在全校科研论文中的比例;继学校创办了在英国出版的国际刊物《轨道交通学报》后,今年学校与国际著名出版社爱思唯尔合作创办的、学校拥有100%版权的英文学术期刊《生物表面与生物摩擦学》也即将创刊。

(五)管理与服务国际化。国际著名大学很多国际化的办学理念都凝结在其所创设的各项管理制度中。一所国际化的大学,其管理与服务也应是国际化。只有高水平的管理才能充分调动院系和教师主动参与国际化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掘国际化潜力,促进国际化战略的持续深入开展。就我校而言,国际化管理工作提升空间还很大。学校之所以要在海内外公开招聘学院院长,设立负责国际事务的海外院长,聘任海外专家出任战略咨询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就是要在全球遴选有学术号召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的人才参与学校国际化管理工作;学校推进院系、部处英文网站建设、推动各学院与国外名校的对口学院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完善校内中英文标识、加快英文课程体系建设、鼓励支持教师加入国际重要学术组织,就是要以优质、科学的管理“组合拳”为国际化战略保驾护航。

国际化服务体现在方方面面。在校内,学校要想方设法提供良好的图书馆、实验室、网络等设施和资源。学校在接下来推进的数字化大学、智慧校园和“交大云”建设中,将切实解决近期师生诟病较多的网速和网路电子资源问题。在校外,学校还将抢抓“中国高铁走出去”机遇,全面参与泛亚铁路、中亚铁路、欧亚铁路建设,积极与商务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单位密切合作,合力推进乌干达、老挝、埃塞俄比亚、伊拉克等铁路高端培训项目,坚持走国际化的社会服务之路,服务国家战略。

(六)文化与氛围国际化。文化之于大学,恰如阳光雨露之于草木。已走过118个春秋的西南交通大学,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新的历史时期,交通特色鲜明的西南交通大学,伴随中国高铁豪迈地走向世界,在助力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可以更多更好地发挥我们的独特作用和比较优势。当前,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高铁走出去”等战略构想,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黄金水道经济带、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美国研究中心、越南研究中心等多个“智库”,旨在推进东西方文明对话乃至多元文明的对话,实现异质文明的交锋、交流和交融。昨晚隆重举办的“西南交通大学首届国际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就是对文化国际化的成功尝试和有益实践。

国际化战略需要国际化的氛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国际化是把跨国家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学校将在理念、制度、环境,以及物质和精神诸多方面下更大力气,逐步浓化办学的国际化氛围,不断优化国际化办学的软环境。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网络化的今天,大数据、云计算、第二次机器时代等新思潮、新概念层出不穷、目不暇接,人类已步入以知识为驱动力的社会,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去年下半年至今,学校已经成功举办了“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与城市轨道交通高峰论坛 ”,发布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国际化水平排行榜,在海内外产生了深刻的学术及社会影响;第二届“高铁走向世界”高峰论坛也即将于6月在上海举行。我们深知,国际化战略是西南交大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参与国际教育竞争的需要,是实现自身改革创新的需要。从今以后,西南交通大学要始终高举国际化大旗,坚定地将国际化战略进行到底。希望大家会后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加速全面推进国际化战略和人才强校主战略,为早日把交大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早日实现“大师云集、英才辈出、贡献卓著、事业常青”的交大梦共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作者:校长 徐飞     责任编辑:阮琦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