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做客西南交大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4/05/26 14:28:00 点击数:

5月25日晚,借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二十三届颁奖大会暨第四届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论坛在我校召开的东风,“科学与中国”院士巡讲团报告会于犀浦校区图书馆一号报告厅隆重开讲,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一届中央副主席、青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应邀作报告。

 

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茅玉麟,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四川省副主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戴晓雁,以及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顾利亚,副书记朱健梅等出席了本次报告会,会议由朱健梅主持。

朱健梅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表示很荣幸请到王光谦院士为我校师生作报告。她介绍,王光谦院士研究的领域为泥沙科学与江河治理,是中国河流泥沙治理的带头人。

此次报告,王光谦院士从自己所研究水利领域,与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以及团队目前为止所研究的成果以及最前沿的技术。他介绍了所研究的领域以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数字流域模型和世界河流系统。王光谦院士从人们所熟悉的黄河说起,数字流域模型就是从“数字黄河”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黄河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泥沙,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每年带下16亿吨泥沙,造成很多潜在的灾害问题。此外,洪水、断流、水土流失严重也是黄河长久以来存在的三大问题,治理的原则遵循“四不”,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而如何治理,就要用到“数字黄河”,将黄河数据装到计算机中进行模拟仿真,再应用到实际治理中去。据此而展开研究,王光谦院士带领自己的学生研究河床演变学,从而解开了都江堰之谜;研究数字流域模型,计算出降水对黄河泥沙形成的影响。这个模型甚至能够计算出黄河流域每个点的降水量,所含泥沙多少,预测汛期和洪水大小,为沿岸民众及时预防灾害提供了情报。

 

数字流域模型在黄河这一案例中取得成功后,也极大的鼓励了王光谦院士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于是他决定将“数字黄河”的思想应用到全球河网上。全球的河流数据全部纳入计算机,将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数字,王光谦院士及团队仅仅为河流编码就耗费了九年时间。运用全球河网建立“大数据”,从而更加准确的计算出河流相关降水、泥沙等预测数据。

对于王光谦院士的报告,在座的师生十分感兴趣,并在互动环节积极提问。如河流引起的自然灾害可以预报了以后,怎样具体解决?喜鹊筑窝的形状与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是怎样的等等。他耐心地回答提问,并鼓励大家要静心来做研究,抛开社会的浮躁气息,利用好信息时代的优势,在专业领域成就一番作为。

作者:何凯妮 摄影:范天文     责任编辑:陈姝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