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经典悦读】徐沛森:读《百年孤独》有感

来源:峨眉校区 日期:2014/06/12 09:26:00 点击数:

 

在拉美文学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诗人聂鲁达对人性的思考,委内瑞拉文学家卡斯帕斯对自然和谐美德赞叹,都曾深深地感染过人们。而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则以其对现实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诉说,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而作者也因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刚开始读的时候,感觉很吃力,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另外还有中外的不同的文化差异,那些很长的人名,让我真的想放弃,但慢慢的静下心来之后,我真的被这本书给给吸引了,真的想一口气把它读完,但是,有一些情节又让我陷入无限的思考中,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对这本书的喜爱,我查了一些资料,也慢慢的了解到了更多的有关于《百年孤独》的情况:1965年马尔克斯开始创作《百年孤独》,1967年6月29日小说发表。1982年诺被尔文学奖授予马尔克斯。

又读了一遍,想,不愧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翻了几页,你就会被他独特的开头给吸引,“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开篇这样写道,布恩地亚上校的记忆犹如一滴墨水坠落在宣纸上,无法停止地渲染开来。恰如《百年孤独》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马尔克斯将时间和空间拉长延展,给读者以脱离现实时间的魔幻般的感受。然后马尔克斯又用了插叙的手法,为我们描述了这个家族的兴衰史。作者就像一位饱览世事的上帝,把整个家族的经历像展示一副史卷一样给我们层层铺卷开来,我们就像一个急于看卷尾的孩子,兴致勃勃的跟着作者走向文章的更深处。

在刚刚开始阅读《百年孤独》时,我们会发现作品中有两处奇怪的地方, 其一是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复出现和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良诺,而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的身上反复的发生着。联系到作者的创作年代和生活环境,我们不难发现这象征了什么。

拉丁美洲,这片广袤的土地,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却充满了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悲剧。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这片神秘的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在作者进行创作的七十年代,几乎整个拉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作者凭借其深刻的政治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拉丁美洲百余年的历史,并不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而只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怪圈。这也就是为什么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总是在不断重复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中。把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的牵扯了进去。在故事的结尾时。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

老布恩迪亚,即家族的创始人,和他的妻子乌苏拉,带领他们的亲眷和朋友历尽艰辛来到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那个时候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尚未命名,而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从未想过要确立统治者来管理这里,他们过的是一种类似于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体验到了收获的欢乐,他们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文明并为他取了名字:马贡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布恩迪亚渐渐的丧失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气。不只是由于自己预感到了什么还是只是单纯的无意义行为,老布恩迪亚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起了金属金鱼,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条就熔掉他们重做。这象征着他所开创的马贡多,乃至整个拉美的近代史,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循环的怪圈中。

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这两个人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奥幼年时即与马戏团出海,十余年不归;而奥雷良诺则走上了军人的道路,并掀起了几乎影响全国的内战。而内战的起因则是由于政府将强行管理马贡多这个“世外桃源”。这象征着在文明的初创后,即开始了对压迫的反抗。奥雷良诺,即书中的布恩迪亚上校,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人,他带领部下经过无数次战斗,终于使政府坐在了谈判桌的对面。可是他所争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当他发现这一切时已经锤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战斗来捍卫人们的自由却发现自己已经力不从心。终于他也陷入了循环烧制金鱼的怪圈中。家族一代代的承传着。美一代的成员都经历了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的时刻,又渐渐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奥曾见证了垄断资本的兴起和剥削的凶残。而之后的奥雷良诺则见证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在这片处女地上最后而短暂的繁荣。原始的繁荣很快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侵入和自给自足的消亡。当家族的男子死去时,这个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在羊皮书卷中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远也走不出的循环,才恍然大悟。而这个百年世家也终于在这个世界中完全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

一直想,为什么书名会叫《百年孤独》呢,百年很好理解,这个家族存在了百年,孤独呢,终于,我找到了答案,她们的孤独产生于两种,一种是她们之间产生了遥望而不可及的爱情,她们明知这是不能的,她们之间不可能的爱情造成了这些在我们现代人看起来乱伦的关系;第二种是他们对人生、对生命、对这个世界的不解,他们一直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这是作者借这一家人的家长----失明了的乌尔苏拉说出来的:她失明后才明白,原来他们这个家族一直在围绕着一个圈转,他们没有能力去爱,本质是懦弱的,不被世人理解的阿玛兰妲才是世上从未有过的温柔女子,她怀着怜惜的心弄明白了,阿玛兰妲令皮埃特罗•克雷斯皮遭受那些不公平的折磨,并非向所有人想的那样出于报复心理,令赫里内赫多•马尔克斯上校日夜煎熬的等待,也并非像所有人想的那样出于痛苦的怨毒。实际上这两种行为,都属于无穷的爱意与无法战胜的胆怯之间的较量,最终胜出的是她毫无理由的恐惧,而恐惧的对象是她饱受折磨的心灵。而他却从他的孤独的里获取心灵的宁静。

 

作者简介:

我是徐沛森,江苏人,现就读于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财会系会计专业,平时总喜欢翻一些名著来阅读,因为总觉得可以从那里面学到一些生活中不会学到的道理,有的时候我甚至会觉得那些道理远比课堂上一些枯燥的知识有用多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闲下来会去翻一些以前看过的书籍,比如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第一次的阅读,只是被里面的滑稽的剧情所吸引,而后来再次阅读,更能看出当时人们精神的愚昧。而这次阅读《百年孤独》也是第二次来读,曾经因为讨厌书中那个略微无聊的环境而放弃了看到最后,而这次再次品读的时候,却对那个村庄的发展史更有感悟,慢慢的领悟到了之前未曾感受到的——百年孤独。

 

作者:徐沛森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