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国际化战略系列报道】我校建筑学院合作教授坂茂荣获普利兹克奖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4/06/10 16:36:00 点击数:

2014年3月25日凌晨,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坂茂(Shigeru Ban)获得2014普利兹克建筑奖。听到这个喜讯,西南交大师生兴奋不已。

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是每年一次颁给建筑师个人的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是全世界建筑师梦寐以求的奖项。西南交通大学是坂茂大师在中国大陆惟一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筑院校。早在成为普利兹克奖新晋得主之前6年,坂茂就曾来我校,与师生共同组织开展过震后援建房屋搭建活动。在坂茂遍布世界的众多建成作品中,在中国的作品有三座,除了在北京长城附近的一座竹屋外,其余二座纸屋都融入了交大建筑学院师生参与建造的汗水与心血。此外在西南交大九里校区内,还曾有过一座坂茂的临时建筑小品。

那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发生10日后,坂茂率日本庆应大学学生为进行灾后援建来到成都,在实地考察前后与西南交通大学有了第一次交流联系。震后一个半月的6月25日,在交大九里校区搭建了1:1的过渡住宅样品间。这座实验性质的临时建筑存在了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

紧接着,坂茂设计建造了成都市华林小学纸管过渡校舍,在此期间在交大召开了公开研讨会。对这一灾后建造实践,我校给予了积极响应和支持。由日方建筑师提供设计,交大建筑学院殷红、邓敬等老师协作,再由日本和中国的学生志愿者历时一个月,完成了全部施工。从8月8日至9月11日,约有共计60名交大学生加入到施工过程中,是建造的主力军。在之后的几年中,这个纸管校舍一直使用情况良好。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后不久,坂茂又一次来到成都,筹划为受灾地区搭建过渡校舍。6月25日,坂茂在交大建筑学院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灾后援建建筑》的专题报告,会场座无虚席,除了交大建筑学院的同学,还有其他学校的同学闻讯来听报告。坂茂在报告中除了介绍在日本、土耳其、印度、斯里兰卡、海地、意大利、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灾后援建项目外,还介绍了即将在雅安芦山县太平镇用纸管建造的苗苗幼儿园方案。

从2013年10月份开始,雅安芦山苗苗幼儿园纸管园舍开始动工。参与搭建工作的,既有国外学生,也有殷红老师等率领的中方志愿者,其中当然也有交大建筑学院学生积极的身影。2014年3月31日,这座纸管房宣布竣工,刚刚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坂茂马不停蹄再赴四川,与交大建筑学院师生及其他参与搭建的志愿者一道出席了竣工仪式。这也是坂茂大师获奖后的第一个完工项目。

不难看到,坂茂的建筑有一个鲜明的特征——以纸为建筑材料。事实上,坂茂是世界上惟一以纸为建筑材料的建筑师。他所采用的可回收的硬纸管,不但便于运输、安装和拆卸,而且能够防水、防火和循环利用。对于坂茂来说,社会责任意味着使用像硬纸管这样不仅容易得到、而且便宜、可以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二十年来,坂茂奔波于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为灾害现场,同当地民众、志愿者及学生合作,为灾民设计和构建简单、得体、低成本且可循环利用的避难场所和社区设施,其中就包括建于四川地震灾后、融入交大志愿者汗水和心血的两座公益建筑。

交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建造项目,最终成为国际建筑界年度最高荣誉的重要成果组成部分,这对我校建筑学子是个巨大的激励。建筑专业的自身特点在于,不仅仅是从课堂和讲座中汲取知识,更应在建造实践中得到切实的专业锤炼。而且,交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的这一建造项目,其意义不仅在于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且更在于学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回报社会,以切实的技术营造进行充满爱心的救援行动。这种无声的行动所承载的道德精神,亦如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在宣布坂茂作为今年的获奖者时所言,“创新不以建筑类型为界,爱心不以预算多寡为限:坂茂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0086月,坂茂大师与交大建筑学院沈中伟院长、林青副院长
就成都市华林小学纸管过渡校舍搭建方案进行探讨
 
2013625,坂茂在交大犀浦校区八号教学楼建筑馆学术报告厅
做了题为《灾后援建建筑》的专题报告
 

2008年交大学生参与搭建成都市华林小学纸管过渡校舍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