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西南交通大学亚洲文化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学院在九里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举办首届“天健论坛”。 美国丹佛大学教授、美国 《当代中国研究》创刊主编赵穗生,台湾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朱云汉,美国美利坚大学教授、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共同主持人赵全胜,美国爱荷华大学讲座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海外院长唐文方,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教授王正绪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的海内外知名学者聚首西南交通大学,共同“论道交大,把脉中国”。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文桂教授在论坛致辞中向参加首届“天健论坛”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118年的发展历史及概况,指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要站在历史和全球的战略角度看待问题,发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张文桂副校长代表学校向朱云汉教授、赵穗生教授、赵全胜教授颁发公共管理学院发展战略委员聘书。
据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光教授介绍,“天健论坛”是为了纪念西南交通大学亚洲文化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创立主任、著名华人政治学者史天健教授而设立的,定位于高端学术论坛,每年度举办一次。史天健教授在2010年因病辞世前,是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研究专长为比较政治学和社会调查,在政治行为、政治心理、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领域享有国际盛誉,是全球华人政治学者中的翘楚。每届“天健论坛”都将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论道交大,把脉中国”,秉持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用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深入研判和探讨中国内政与外交领域的热点及难点问题,打造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内政外交研究智库和学术高地,为推动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成功转型作出应有的贡献。
亚洲文化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雷叙川教授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心成立四年以来,在城市化研究、灾后重建、大学生社会意识调查、政治信任等方面完成的一系列成果。中心致力于推动实证经验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系统性应用,尤其重视通过实证研究去发现、提炼和总结在亚洲和中国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特有的公共治理、危机处理、社会管理经验,结合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主流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深入挖掘相关经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概念和框架,为中国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中心立足系统的实证经验数据,努力为各级政府的相关公共政策、公共治理、危机处理和社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政策建议,力争把自己建立成为中国西南地区一个重要学术中心和政策研究智库。
在主题论坛中,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大学朱云汉教授据自己多年的学术研究积累,回顾了近三十年比较政治学民主化研究,以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为切入,介绍了民主化研究议题转移所经历的阶段。他通过儒家政治理论与规范民主理论的比较解释了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并认为儒家的政治理念与西方的民主理论同样具有普世的价值。美国 《当代中国研究》创刊主编、美国丹佛大学赵穗生教授主要从新型大国关系概念、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内容、美国在亚太地区能不能遏制中国、中美两国之间如何避免冲突以及如何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等四个方面讲述了建立中美大国新型关系与中美在亚太的角逐。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共同主持人、美国美利坚大学赵全胜教授将美国、日本和中国三个大国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中美日三边关系与中国外交政策,着重考察了这三个国家政治与外交的互动,外交政策发展及其制定过程,同时也就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提出了大国关系管理等一系列分析框架。
三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三位教授与西南交大师生就当前国际形势、民主化进程、中国政治制度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文桂,文科建设处处长张雪永,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光、院党委书记王永杰,政治学院院长林伯海,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院部分师生,史天健夫人及女儿等参加了此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