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21日,由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铁道学会自动化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技术交流会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专家学者就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信息化技术、安全监控、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重点议题,以及节能减排、融资建设、产业盈利方式转型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20日9:00,交流会在九里校区国际会议厅开幕。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守成、国家发改委综合交通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西南交大副校长朱健梅、迈普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花欣,以及其他各城市轨道交通业主单位、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所、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及服务企业、学术机构、金融机构的代表出席技术交流会。会议由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吕长清主持。
朱健梅致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她介绍说,在服务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方面,学校成立了城市轨道交通推进工作的专门机构和研究院,同时联合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产业界、学界的知名人士共同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服务,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与成果应用。此次交流会追踪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发展热点,将对学校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守成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对成都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意见,并对西南交大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予以高度评价。他谈到,长期以来,西南交大服务于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拥有国内一流的科研团队和高水平的科研基地,承担了国内大多数城市地铁、轻轨的设计和技术研究任务,尤其是在成都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迈普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花欣表示,信息安全和国产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大潮,迈普公司未来必将更加深刻地了解轨道交通行业需求,继续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为轨道交通行业自主可控的信息化建设发挥更大价值。
国家发改委综合交通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在题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与轨道交通发展》主旨发言中谈到,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做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陈植炜谈到,未来地铁公司的市场定位不应局限于提供旅客出行的交通服务,还要提供对应的信息服务,以提升客户对出行服务的满意度。
北京城市快轨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朱玲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现状及发展作了介绍。她谈到,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大、覆盖范围宽、建设周期长、沉淀成本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及时回顾过去,分析其本质规律,大力推广和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提高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要用前瞻性眼光,平衡好近期与远期,线路与路网,线网与周边资源,轨道与航空、铁路、地面公交等多方关系,在城市轨道交通决策、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践行“绿色交通、科技交通、人文交通”的建设理念,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西南交大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城轨研究院副院长陈维荣教授作了《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新技术》专题报告。陈维荣谈到,有效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有序推进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地铁、轻轨由于投资、运量大,多适用于大中城市,而有轨电车运量和投资中等,多适用于中小城市,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鉴于有地面供电系统的有轨电车具有供电系统复杂、运维艰难等不足,陈维荣从技术层面着重对无地面供电系统的燃料电池有轨电车作了阐释。他介绍到,燃料电池是一种通过氢和氧经过非燃烧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从而使燃料电池有轨电车具有清洁、环保、美观,无需复杂的地面供电系统,节省系统总体造价等优点。2013年1月,我国首辆燃料电池电动机车“蓝天号”在陈维荣教授团队的努力下研制成功。
当天下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企业业务视频监控产品总监幕云龙以《云监控——地铁安全运营的坚实守护》为题发表演讲。他谈到,在目前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云监控是捷径,高清化是趋势,于是监控不间断、不丢失以及安全可靠的云监控应运而生。中铁二院通号设计研究院城轨交通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陶孟华做了题为《地铁无线通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的报告,剖析了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的缺陷,比如频率选择困难、tetra系统应用无法实现频率文件传递等。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牛英明做了《M&F 动态巡航列车定位技术解决方案》报告,对信息化轨道交通做出可持续发展的展望——进一步提高系统先进性,以实现行车为核心综合自动化,统一标准,实现互通互换。杜邦中国业务发展总监王维做了《杜邦安全理念助力中国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演讲,提出组织文化转型是实现“零”目标的保障。西南交大城轨交通研究院副院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郭进以《车辆段/停车场综合自动化》为题做了主旨报告。在介绍车辆段业务较为落后的现状后,他提出,现阶段要实现管控一体化、管理现代化、控制安全高效三位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目标。通过讲解各种作业数据挖掘技术、地铁车辆段/停车场综合管理控制技术、优化调度策略技术,提出科技、绿色地铁的轨道交通建设使命。隔尔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学军以《持续发展减震降噪技术 建设绿色和谐轨道交通》为题做了报告。他提出,理想的轨道交通减震系统应当固有频率低、减震效果好,参振质量大、稳定性好,良好的减振降噪设计要有利于居民友好、乘客友好、建筑友好、车辆系统可持续性和轨道系统可持续性。
在21日上午的交流会上,成都地铁公司副总工程师代津岳围绕成都地铁线网规划,向大家展示了成都市快速轨道交通远景网规划、建设规划,以及建设总体情况。西南交大城轨交通研究院副院长、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马驷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关键技术,提出,该技术致力于为运输企业提供快速、大运能、高质量服务,并让旅客安全、高效、快捷地完成出行。深圳地铁集团公司首席规划师刘卡丁以深圳地铁3号线为例分析CBTC信号系统国产化的争议,表示业主的观念直接影响国产化的成败,应在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弱电系统可靠性、安全性方面做出更大努力。西南交大城轨交通研究院副院长、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罗世辉简要介绍了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应用和发展,包括它目前的技术状态、市场目标与技术要求。在他看来,面向需求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浮列车更能适应中国市场。中铁二院通信信号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成做了题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通信传输组网设计及工程实践》的报告,简要介绍了传输组网的原则、总体设计、管理规划方案和工程实践,并阐释了其在地铁中的应用。
(张培 李毅 徐娇 罗慧玉 刘威展 何凯妮 摄影:王海宁 张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