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是西南交通大学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学院,是学校交通特色的重要支撑。学院的前身是1956年在唐山铁道学院成立的铁道运输系,1985年更名为运输工程系,1998年组建交通运输学院。2006年5月,为了适应现代物流发展及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以交通运输学院物流工程系为基础,成立了全国“211工程”建设重点大学中的首个物流学院。2010年10月,在学校“凝聚学科力量、强化学科特色、提高学科水平、增强学科竞争力”的发展战略指导下,交通运输学院和物流学院整合组建了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2007年以来,学院遵照校“十三次”党代会的精神,按照校、院两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部署,以“立足轨道交通,面向综合运输,服务经济建设”为指导思想,在学科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对外交流、党建与学生工作、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师资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牢固树立教师是办学主体的理念,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和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已形成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爱岗敬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有效地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队伍规模从2006年的55人发展到2010年的123人,现在已达到141人。其中专任教师96人,教授20人,副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17人,客座/兼职教授3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2人,占84.5%,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半年以上教师34人,占35.0%,特殊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二、学科建设
经过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大力建设,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的学科特色突出,表现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渗透;客流、物流、车流研究领域齐头并重;规划、设计、管理、经营的理论方法日渐成熟;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与应用的研究纵深发展;从交通到流通,到制造与商贸的研究延伸范围初见端倪,这些特征体现和支撑了西南交通大学的发展战略与特色,学科建设水平高、影响力大。
依托学科优势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成果,学院在学位点建设方面综合发展,成绩斐然。
三、平台建设
在“十一五”平台建设取得成绩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学院加强学科队伍与团队培育,立足自主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通过校企联合,建成了优质实验教学资源高度共享、国内领先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和科学研究平台。
四、人才培养
近几年来,学院依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四川省教改项目“创新性工程应用与研究型交通运输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重构”,主动适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对人才的战略需求,探索了适应行业发展变化的“点、线、面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并实施了“一突出、两强化、四结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构筑了国家级优质教学资源“十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高地,人才培养效果突出,在国内同类高校中示范效应显著,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1.学生规模
学院现有全日制研究生828人,其中博士生168 人,硕士生 660人, 本科生 1643人,总规模处于学校中上水平。
2.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国家视频公开课:交通运输导论(2013)
国家精品课程:行车组织(2007)、交通管理与控制(2008)
货物运输组织(2009)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行车组织(2013)、交通管理与控制(2013)
货物运输组织(2013)
省级精品课程:运输组织学、物流系统规划、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学、铁路站场及枢纽、旅客运输组织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近5年)
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 (近5年)
省部级人才培养基地:5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交通运输(2009)、交通工程(2009)
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交通运输(2010)、交通工程(2011)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交通运输(2011)
国家规划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
国家级实践教学中心3个:
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
交通运输工程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1)
交通运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3)
教育部研究生教育试点改革项目:2项
研究生特色教材建设:5门
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5门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基金:4项
3.专业建设水平
专业培养优质资源的建设,极大地支撑了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使我院所属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居国内同类学院前列。
根据2012年武汉大学、中科教评价网、中国教育质量中心评价结果,全校15个A+专业中,我院占4个。
五、科学研究
近年来,学院在综合运输发展战略与宏观决策、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技术、高速铁路运输组织与调度指挥、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智能交通应用技术开发、区域及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运输安全技术与工程、物流系统规划、供应链管理、应急物流等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丰硕。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项目8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主要标志性成果如下:
近5年学院承担:
纵向科研项目289项,到位经费4631.9万(2014年不完全统计);
横向科研项目420项,到位横向经费8069.65万(2014年不完全统计);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 35 项;
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国家发明专利11项,共发表三大检索论文1000余篇;
学院以重大科研需求为导向,狠抓科研团队建设,通过健全和完善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的学术创新团队建设机制,在综合运输、智能交通、高速铁路综合调度指挥、交通安全和物流等几个方向上打造处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研究团队,把更多的人才吸引到重大科研课题中来,近几年打造的科研团队如下:
综合运输系统规划与组织指挥 (负责人:彭其渊 教授)
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 (负责人:罗 霞 教授)
物流工程与管理 (负责人:张 锦 教授)
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关键技术 (负责人:倪少权 教授)
综合交通运输安全与环境 (负责人:牟瑞芳、江欣国 教授)
交通运输系统科学与工程关键问题 (负责人:付立平 教授)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理论与系统设计 (负责人:肖 锋 教授)
六、国际化
近年来,学院以学术交流为载体和纽带,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学术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加大与社会各界的联系、联合和合作力度,拓宽交流的领域和渠道,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智力资源,不断提升学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格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术会议:与美国土木工程协会合作,主办了4届交通运输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TE)和4届物流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LEM )
学生交流:积极开展中法“4+4”、中美“2+2”、台湾新竹交大、德国慕尼黑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斯洛伐克日利那大学,比利时哈塞尔大学、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富山大学、山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学生交流项目
教师访问进修:总数超过1/3的青年老师,先后前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学习、进修与访问,或参加学术会议
科研合作:与美国阿肯色大学共建智能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平台,与日本山梨大学共建交通景观实验室,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签订了科研和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
国际人才培养:承担了上合组织高级管理国际研讨班、老挝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班(4年)、埃塞俄比亚铁路管理人员和高校师资进修班(2年)以及中亚、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国家100余名留学生的培养,已成为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国际化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每年邀请境内、外专家学术讲座近30人次。
七、党建与学生工作
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七年,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党建工作谱写了新篇章。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立足本职岗位和中心工作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行政一起,共同参与、共同规划、共同组织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改善民生等各项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七年来,学院党委围绕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应积极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革新学生党建工作理念,突出“三个强化”,强化“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开展党建工作”、强化“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第一要务”、强化“以党建工作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导向引领作用,把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班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继续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建设、机制建设和平台建设,将党建工作与学生成长成才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党建育人功能,确立党建工作在德育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七年里,学院党建工作呈现出了积极向上的风貌,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连续7年学院党委获得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建考核多次获得全校第一名;2009年,博士生2005级党支部荣获“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博士生2008级党支部荣获“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学院学生工作组被评为“2008-2010学年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
“以人为本,学生第一”是我校办学理念,学校学生工作凝练和提出了“德育为先、促能为本、文化为魂、安稳为基”的工作方针,这样的理念和工作方针是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扎实开展学生工作的指引和向导,在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七年的实际工作中,我院秉承追求卓越、勇于开拓的工作作风,围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目标,努力工作,积极探索,逐步实现学生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取得不少标志性成绩。
辅导员队伍是一支“政治强、境界高、业务精、服务优、效能好”的学习型工作团队。7年里,学生工作组连续6年获得学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多次获得“五四红旗团委”,学校就业工作一等奖、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体育群体工作“十佳单位”,获得2次省级以上表彰,分别是“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涌现出多名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人选等。团队成员具有极强的学习力、创新力和执行力,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参加教育培训和攻读学位,并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承担了《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入学教育系列讲座、学科竞赛讲座及部分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
学生工作日益需要专业、规范、精细和完善。我院学生工作不断优化育人环境,积极和创新性开展各类德育教育活动,完善以成长成才为主题的激励型德育模式,强化学生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工作得到校内外同仁广泛认同,成绩显著。硕博服务团、党员考评等工作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专题报道;就业率连续六年实现100%;国家助学贷款还贷率超过95%;与学校评奖评优相结合,推出交运之星评选,构建了完善的学生荣誉体系,一百五十多个班集体和团支部受到学校表彰,数千名学生获得各种荣誉和奖助学金;在学科和专业顶级学生科创竞赛中,学院承办了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和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两项校级选拔赛,仅两项竞赛每年有400多名同学受益,在全国比赛中,共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6项,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最好成绩,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连续四届荣获全国一等奖,是参赛高校的最好成绩。近年标志性的成绩有:2011年,学生工作组被评为“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2011年,博士生2008级党支部荣获“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学院硕博服务团获得“第五届四川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2013年,学生工作组获得全国总工会“五一巾帼标兵岗”。
八、结束语
七年来,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人才强院主战略,加强与各董事单位的合作,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实现卓越交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