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由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的四川省第十一届四川省高校计算机(软件)院长论坛在我校综合楼272会议室召开。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省内26所高校计算机(软件)学院的院长、专家,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四川省计算机学会领导以及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清远见教育集团等企业的代表共同参加了论坛。
本届论坛由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杨燕主持。四川省高校计算机(软件)院长论坛已经举办了十届,其中第五届(2010年)也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论坛立足人才培养,为省内兄弟高校计算机学科相关专业的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了共同研讨、沟通交流的平台。
首先,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潘炜院长对各位嘉宾在学校120周年校庆之际来到西南交通大学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学校、学院目前的整体状况,他说,“在‘互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VR/AR、和人工智能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计算机(软件)相关学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让我们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共迎机遇,共谋发展,携手打造计算机学科跨越式的发展,共同为四川省的建设贡献力量!。”
在随后进行的主题发言中,来自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周激流校长、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章毅院长、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周世杰副院长以及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李天瑞教授先后做了《中国计算机学科评估的一些思考》、《AlphaGo背后的深度神经网络技术》、《面向互联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PICKT:大数据处理的解决方案》的四个主题演讲。其中,周激流校长就国家计算机学科评估这一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同时在谈及高等教育在“十三五”规划中的战略任务时,他用“提高、争创、优化、转型”八个字概括了高校的任务内容,希望在座的各位携手努力,为国家培养优质的创新型人才。章毅院长在本届院长论坛上就最近引发关注的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专家的热点事件,介绍了AlphaGo背后的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周世杰副院长就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创新做了阐述,重点就在培养互联网思维复合型人才过程中,先完成以计算机为主的基础学习,再回到各自专业完成培养计划的培养模式。李天瑞教授从专业角度,列出了大数据中数据量、数据时效、数据决策、数据不确定性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自由发言环节,来自西南石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协会、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高校和企业的十余名与会代表纷纷发言,讨论了大数据在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的重要作用、竞赛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工程实践等方面的议题;与此同时参会代表表示能在西南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召开本届计算机(软件)院长论坛并来到西南交通大学感到非常荣幸,纷纷表达了对西南交通大学的祝福。
自由发言结束后,周激流校长、潘炜院长向四川省第十二届四川省高校计算机(软件)院长论坛的承办单位——乐山师范大学授旗。
最后,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冯军焕书记致闭幕词,他表示,院长论坛既是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工作研讨的机会,更是加深兄弟院校感情的联络会,他再次表达了对参加本次论坛所有院校的热烈欢迎,并预祝下一届在乐山师范大学举行的院长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会议结束后,潘炜院长带领嘉宾们参观了信息编码与传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云计算与智能技术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信息光子与通信实验室、高速光信息传输处理及传感应用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网络通信技术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嘉宾们纷纷表示,西南交通大学信息学科实力强劲、特色鲜明,特别是计算机(软件)学科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方向有独到之处,有着国际一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实力,期望在此领域能够加强与西南交通大学的交流与合作。
第十一届四川省高校计算机(软件)院长论坛顺利结束,此次论坛为全省高校计算机(软件)学科的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了共同研讨、沟通交流的平台,更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全体师生为120周年校庆献上的学术大礼,让我们凝聚交大精神,携手双甲子,共迎创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