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大师风采】沈志云院士带你畅游中国高铁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6/05/12 10:39:00 点击数:

5月11日下午2点30分,“欢庆西南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报告会——中国高铁畅想曲”讲座在峨眉校区扬华讲堂举行,机车车辆动力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志云主讲,校区校长阎开印出席此次讲座。讲座由校区常务副校长张秀峰主持。


已有87岁高龄的沈志云,面对着座无虚席,甚至部分学生站在讲堂后面的情况,在现场人员的热烈掌声中,开始了本次讲座。 “校庆即将来临,我看到你们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脸,都很高兴,高兴的时候我们就想想高兴的事情,不管拿什么语言来说,都比最好的音乐要好听。”讲座伊始,沈志云院士便如是说道。

高铁是我们国家一张靓丽的名片,沈志云从高铁网络、运量、建设速度、建设成本、标准、速度系列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7个方面简单介绍了我国高铁的概况和中国高铁的优势所在。

在关于中国高铁技术是否是世界第一的问题上,沈志云认为高速度是高铁的灵魂,最高运营速度是高铁技术的总指标。他谈到:“我国高铁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最快。我们曾达到商业运营最高时速380公里,‘723’事件本质上来说是管理的问题,并不是技术的问题。” 虽然世界各国观点不同,但结合近几十年来日本、法国、德国和中国的高铁提速曲线,中国高铁技术世界第一是不容置疑。

通过对公路、航空、铁路的年运量和能源消耗的比较,沈志云指出绿色环保的高铁是21世纪世界交通发展方向,他介绍到:“绿色环保的高铁比公路、航空运输的耗煤量、排放量小得多。然而高铁分流航空运量的能力决定于速度,所以提速是必要。”在取得现有成就的道路上免不了有许多的艰难坎坷。2011年的“723动车颠覆事件”导致中国高铁的建设一度停滞,就在很多人反对中国高铁的建设时,沈院士相信中国高铁的美好明天很快就会到来。终于,经过艰苦奋斗,在不到2年的停运整顿后,中国高铁迅速恢复活力,向400+公里时速进军,退一步带来了进两步,受到全国人民的肯定。

关于中国高铁的未来,沈志云还向大家分享了磁悬浮列车、真空管道以及太空通道这三个方面的一些想法和蓝图。他表示,我国拟将发展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一旦实现则将大大提速,超越现有高铁的速度。真空管道则是他近期研究的领域,他从马斯克的超级高铁今日即将试验一事,感叹到:“年轻人既然敢想,就要敢做。”而太空管道则是他保守了两年的“秘密”:“值校庆就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国掌握了太阳电站、电能无线传输的技术,并且我国有7000m以上可利用山峰的条件,所以太空通道非我国莫属,这将成为我国又一项独特的优势。”

讲座部分结束后,沈志云亲自下台来到座位前,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在交流之中,沈志云分享道,“我们国家的高铁事业正处在上升期,并没有说走下坡路,高铁不只是高铁,技术只是基础表现,它可以多方运用和发展。”他又给在场的交大学子提出了建议:“现在同学们学习环境好多了,有网络、有信息,获取知识更为容易。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立足于本,看到未来。思想总要保持前进,像美国人他们总是想奇怪的东西,充满好奇心,要有自己的思维,拥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然的话就是空想。”

87岁高龄的老者到现在依然身体健康,思维鲜活,回想起在那时在唐山铁道学院的时光,他说,“我49年进校,现在已经67年了。读书的时候,哥哥给我的要求就是,门门得第一,所以我也努力上进,做到最好。别人都说我是个完美主义者,但我觉得什么事都做到完美是一种美德。”他坚信在状态上的积极,在思考上的活跃,是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最后,他为全校师生留下八字箴言“创新创业,积极思维”。(扬华学通社记者:侯积英、陈宥杉、胡诗尧    编辑:魏森)


作者:侯积英 陈宥杉 摄影:杨画画     责任编辑:陈丝丝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