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经验报告会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本次报告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西南交大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务处承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以下简称“高教学会”)副会长管培俊、我校党委副书记晏启鹏、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韩锡斌等专家学者出席报告会,来自全国180余所高校近500位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报告会。
为期一天半的报告会分开幕式、大会报告、主题论坛和专题工作坊四个环节。其中,前三环节以网络直播方式在图书馆一号、二号报告厅同步进行。专题工作坊同时分布在七个研讨教室。
致辞环节 点明要旨
开幕式上,高教学会副会长管培俊首先致辞。他指出,在全党全国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之际,召开本报告会恰逢其时。制度和人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双一流建设“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他解析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中的主要举措,“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目标。“我们的任务是在学懂弄通基础上把十九大精神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这也正是召开本报告会的意义所在。”管培俊副会长说道。他肯定了报告会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题选定,认为该主题具有针对性,体现了问题导向,符合中央文件精神、国情及高校实际情况。据他介绍,高教学会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系统梳理了多所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改革经验,发现西南交大的改革成效与实践经验具有显著示范意义,因此,决定举行报告会进行宣传和交流,体现了“边改革边探索边总结边交流边推广”的精神,也是在干中学,在实践中进行思考。他认为应制定高校教师专业标准和卓越教师标准;而关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他认为至少应做到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以及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我校党委副书记晏启鹏在致辞中感谢高教学会对西南交大的指导与信任,对与会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以及学校重视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师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承。他指出,与兄弟高校一样,西南交通大学按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精神要求和教育部党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工作落点在学生、关键在教师的原则,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谋划、协同推进,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注重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幕式由高教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主持。
大会报告 精彩频现
接着,我校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部长任平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韩锡斌、我校教务处处长郝莉及教务处教学创新咨询专家范怡红分别做大会报告。该环节由高教学会秘书处学术与交流部主任高晓杰主持。
任平弟在题为《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核心点,推动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中,概述了新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介绍了我校教师思政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的实践经验,分享了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发展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他指出,教师发展中心与教务处合作对接,倡导教师反思教学,钻研教学学术。过程中进行有目的地挖掘、有方向地牵引、有途径地激发,从而引导教师形成高尚师德和良好师风,实现专业发展。
韩锡斌围绕混合教学的系统化推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以及教师混合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三方面,介绍了混合教学及其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他和团队在教师信息化教学综合能力标准研究的基础上,从内容、过程、实施、评价等角度综合构建了教师混合教学能力提升可持续模式,使教师在培训后能将学习成果持续应用于日常教学。
郝莉阐述了双一流背景下关于一流本科教育的思考,认为高质量的课程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根本保障,应向课程要质量。在分析高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后,她介绍了学校以学为中心课程质量持续提升机制的构建与实施过程及成效。据介绍,通过构建实施以质量标准框架、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课程教学创新体系、课程质量保障机制以及教师卓越教学支持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质量持续提升机制,老师们爆发出了教学创新巨大热情,实践中有意识地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着力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范怡红辅以丰富的实践案例,介绍了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和茅以升学院以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脉络,逐步形成了以“转变理念、关注学生,依托教改、创新教学,长线支持、个人到团队”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创新支持体系。
主题论坛 观点碰撞
4月3日下午进行了新生研讨课、跨学科课程、工程教育与生活以及通识课程四个主题的主题论坛,分别由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雷鸣、教务处朱志武、郝莉和文科处张雪永四位老师主持。每场论坛先由3-4名教师及1-2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就相关主题的教学改革创新实践和学习收获进行分享,然后由主持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度访谈,同时,组织报告人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在“新生研讨课”主题论坛中,土木工程学院李锦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新河及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王坤三位老师分享了各自执教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与体会,或倡导“做中学 事上练”的课程研讨项目设计,或有效引领, 与学生一起体验研讨课堂,或者感悟到了教师角色在新生研讨课中的退与进:“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2016级本科生林宁子悦分享了自己在《智闻物流》课程中的收获与感悟。
“跨学科课程”主题论坛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维清、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郭永春、工程训练中心李君及体育部宋爱玲四位老师介绍了自己承担跨学科课程的心得与感受。他们基于跨学科思想,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思维、能力、创新方面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与自主提升。茅以升学院2016级本科生贾春霖随后分享了“令人享受、收获成长、值得回忆的”《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课程体验。
“工程教育与生活”板块中,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肖平、赵成,土木工程学院李秉展三位老师介绍了大工程视域下的工程伦理以及如何从观察探究中推理工程问题,玩转课程。茅以升学院2015级李君和建筑与设计学院2014级金宇航两位同学分享了在黄媛老师任教的《可持续环境与设计》课上完成作品的过程、感受与收获。
“通识课程”版块将论坛氛围引向了高潮。图书馆高凡、人文学院沈如泉、甘霖及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雷鸣分别带大家领略了各自任教的通识课旅程,探讨了以兴趣为引领,师生共同成长是通识教育题中这一应有之义。
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参会教师与报告人进行了热烈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专题工作坊 实践实用
4月4日上午,七场工作坊并行开展,分别是葛兴来和王坤主持的《基于深层学习教学策略的课程设计》、郭永春和冯缙主持的《如何帮助学生达到精熟的学习成长为自主学习者》、朱志武和雷雳主持的《以学为中心的卓越教学:愿景、实践与评价》、朱洁和韩效主持的《如何基于95后学生特点开展教学》、范怡红和宋爱玲主持的《跨学科学习:促进学生创造创新与跨界发展》、雷鸣和杨乃琪主持的《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与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韩锡斌、郝莉和陈曾川联袂进行的《教学管理和教师发展实务研讨》工作坊。
专题工作坊主持人带领参会老师进行相关方面的深度研习、小组研讨和组间分享交流,使老师们收获了可直接应用的实践技能。
会前会后 研讨交流
报告会举行前后,大连海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济南大学、长春财经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兄弟高校实地到访我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人事处、研究生院等部门,就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审核评估、质量保障、教师发展项目等事项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交流。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参会代表对我校教师发展工作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报告会期间,在校园大使的带领下,部分参会老师于中午时段参观了校史馆和校园。
会后,与会老师们感谢高教学会和我校精心搭建了本次经验报告会这样一个切磋交流的平台,对我校教师发展中心与教务处密切合作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从我校教师发展实践与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中,开拓了视野,启迪了思路,回校以后,将会结合自身特点,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