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和精神面貌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最好的纪念就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更加自觉地坚持和笃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之“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加固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两场战争,两种命运:在历史比较中看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战争既是硬实力的较量,也是软实力的交锋。战争的胜负取决于物质层面武器装备之优劣,更取决于人的因素。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自恃拥有精神文明看不起蛮夷,却在洋人入侵时屡屡打败仗。洋务运动启动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车轮,但依然固守维持封建统治的传统文化。甲午战争的失败及其签订的《马关条约》,把台湾等岛屿割让给日本。历史的教训告诉国人,要根本改变中国的面貌,必须有既立足中华大地和中国历史,又顺应时代潮流的先进思想文化,作为民族救亡和发展的思想武器。
两大决策,两大优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的民族凝聚力和战争伟力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之初就提出了政治上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这样的政治和军事决策,体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使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在民族战争中发挥模范作用,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抗日战争伟大实践中谱写的精彩华章。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在中国革命从土地革命转向抗日战争的过程中,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中国共产党通过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决策,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浴火重生,凤凰涅槃:伟大抗战精神之“魂”和“根”
抗日战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不仅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更是民族精神的胜利。也就是说,抗日战争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下赢得的伟大胜利。作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进程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经鸦片战争以来一次又一次转型,最后在浴火重生、凤凰涅槃中形成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并以此为新的历史起点走向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