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
当前位置: 首页 > 融媒 > 西南交大报 > 第744期 > 第二版 > 2版 > 正文

杨丹率团出席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成都论坛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2021/01/16 13:50:50 点击数:

本报讯   交通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11月9日,以“智建新交通,协同新发展”为主题的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成都论坛在蓉城开幕。作为国家层面倾力打造的国际交流平台,世界交通运输大会首次走出北京,落地成都。我校作为协办单位之一,全程参与大会各项筹备工作。校长杨丹、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副校长何川,我校铁道工程77级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出席大会,卢春房、何川受邀在开幕式做主旨报告。

 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由中国科协、交通运输部、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大会执委会主席宋军,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公路局局长汪洋,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铁道部部长傅志寰,成都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凯等出席开幕式。国际道路联合会(IRF)副主席、WTC执委会秘书长、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杰任大会主持。 

在开幕式中,何川副校长以“复杂艰险山区高速公路大规模隧道群建设及营运安全关键技术”为题作主旨报告。

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的迫切需求。目前,我国西部高速公路路网密度27公里/百平方公里,东部118公里/百平方公里,东、西部高速路网密度相差4倍以上。在西部,高速公路的重点建设区域是复杂艰险山区,而我国山地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复杂艰险山区广泛分布且隧线比普遍高于50%,部分路段超过80%,如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全长134公里,隧线比近50%,其中50公里隧道群连续穿越高山峡谷区。除此之外,隧道群的洞口距离普遍较近,以重庆市为例,洞口间距在5000米以下占隧道的78.2%。因此,西部艰险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群的建设和营运面临着空前挑战。

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火炬计划、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四川、重庆等3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计划及重大工程建设课题,历时15年的系统研究总结,我国复杂艰险山区高速公路大规模隧道群亟待攻克的重大难点实现突破,建设期的隧道失稳灾变和结构抗震设防等技术,以及营运期的营运环境恶化和突发事件失控等问题,都通过技术论证和实践应用进一步缓解或攻克。技术的跃进将极大地加快西部交通建设的步伐。开幕式结束后,何川教授接受多家媒体采访。

大会期间,我校承办了轨道交通前沿技术高峰论坛,由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学部委员会轨道交通学部主席、我校首席教授张卫华主持。我校邓自刚教授、江欣国教授分别做题为“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研究进展”“干道信号协调系统的综合安全评估”分论坛报告。

为配合做好大会的各项服务工作,我校土木工程学院精心挑选、组织了55人的研究生志愿服务团队和10余人的骨干教师工作团队,投入到为期一周的学术活动的组织服务中,出色完成了各项会务工作,为大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围绕交通强国实践、新基建、成渝双城经济圈交通协同发展、智能建造、安全防控、区块链、大跨径桥梁、山区隧道安全、“一带一路”、多式联运、轨道交通、城市交通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重点领域创新发展、重大前瞻性技术等组织论坛、设置议题,体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成果、新方向和新趋势,同时也体现了地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思路、新特点和新需求。

我校科技成果同时亮相2020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倾力打造的国际化展台——交通科技博览会。本届博览会集中展示了大数据应用、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智慧工程、智能管理、智能建造及新型系统、装备、材料、方案等内容。

据悉,本次论坛将分为两个阶段,从11月8日至10日举行线上线下同步的交流活动;从11日到15日举行WTC线上活动周,将围绕行业前沿及热点领域,在线举办公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运输规划、水上运输、轨道交通、航空运输、交叉学科9个专业领域的60多场高端论坛。同时还包含名师讲堂、技术推广、焦点轮播等内容。大会总计有23个线下平行论坛,100多个线上学术论坛和9个专题活动,1200多位国内外学者将发布学术报告。WTC的学术价值和聚合效应将为中国与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发挥历史性的作用。

 (侯倩)



作者:侯倩   编辑:侯倩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