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强盛,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国家要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创新人才的聚集,应该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彰显了当代中国求贤若渴的真挚诚意、广纳英才的博大胸怀。
1400多年前,唐朝施科举之制、行开放之策,网罗遴选天下英才。看着鱼贯而出的新科进士,唐太宗发出“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得意之叹,由此为“贞观之治”的盛世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60多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总统罗斯福问其科技局长:战争结束后我们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发动一场人才战争。当苏联运回德国的机器时,美国则忙着运回德国的专家,从而为美国的科技腾飞和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政权的兴衰更替,大国的起落沉浮,无不验证着一个颠扑不破的规律: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得人才者兴,失人才者衰。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各类人才。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他的著作中曾经写到,人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而人才作为有才识、学问,德才兼备的组织成员,则更是一个组织兴衰成败的关键。小到一个只雇佣几个人的作坊,大到一个国家莫不如此。
学校于2013年12月16日召开了人才强校主战略推进工作大会,正式拉开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的序幕。学校在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引育并重,加快引进高端人才,厚待重用现有人才,重点培养青年人才。人才强校主战略的提出,契合学校发展的实际,对学校发展影响深远。学院,作为学校办学的实体,在人才强校主战略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将大力推进这一主战略的深入实施。
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具有雄厚的办学历史,但近年却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国内的竞争压力。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家发展与建设的需要,全国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院校数已经逾500余所。然而从各高校办学水平和条件上看,地区性差异明星,东部、南部及沿海地区的办学水平,特别是东部高校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除历史、经济、办学理念等因素外,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即人才差异应是首要原因。土木学院在激烈的办学竞争形势下,积极进取,抓住机遇,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端海内外专家,在重点学科方向上逐渐形成了由高端人才领军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学科水平持续提升,在新一轮学科排名中稳居8位,成为我校重要的支撑学科。
引进高端人才,是提升校院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
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与外国专家座谈时指出:“要遵循国际人才流动规律,更好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使外国人才的专长和中国发展的需要紧密契合,为外国专家实施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这为我们引进海内外专家工作指明了方向。
人才引进后,往往有一个“学术断档期”和环境适应过程。怎样提高人才引进的效率,使引进人才尽快发挥作用,我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对引进人才的发展机制在服务、管理方面应关注几个问题。
(1)学术环境与学术平台
引进人才,尤其是从海外引进的人才,他们对国内学术界不十分熟悉,在相应的学会中没有学术兼职;对教学和科研相关的各级规定、政策以及各级管理部门均不熟悉;科学研究中相关合作单位和研究现场均需要重新开拓。这时需要重点解决引进人才的学术环境和平台问题。
(2)培养教学能力
引进的优秀博士、博士后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常常未经过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站稳高校讲台是引进人才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在引进后的几年内教学能力应该及时得到很好的培养,否则其自信心就会受到一定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对他们的整体评价,并有可能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3)尽快获取高级别项目
在引进后的2-3年内能否获取省级或国家级项目是引进人才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引进人才在新单位、新岗位上尽快创造成绩、获得认可和赢得尊重的需要。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和学院如何帮助引进人才获取高级别项目是优化团队环境的重要方面。
(4)实验条件和学科平台
良好的实验条件是人才引进后创造新业绩的必备条件。尽管学校和学院是按照学科规划引进人才,但仍有可能存在现有实验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其研究工作的需要。然而,现行的设备,尤其是进口设备的购置政策和程序,使实验室建设需要一个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使引进人才的研究工作出现“中断期”,影响引进人才的学术发展,应多加关注。
培养本土优秀中青年教师,是提升教师队伍水平的重要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遵循规律则事半功倍,违背科学则事倍功半。古人讲,德领才、德蕴才、德润才,不养德修身,难以成为有用人才,更难成为大家、大师。把握这一规律,就要把厚德作为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努力造就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再比如竞争成才规律。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有竞争才有活力。人才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相互竞赛、比学赶超、拼搏前进的竞争过程。把握这一规律,就要让规则尽可能公平公正、程序尽可能科学公开,激励人才在竞争中增强动力、开发潜能、脱颖而出。还有师承传承规律、量才施用规律、成才黄金期规律、团队成才规律等等,都是从古今中外众多成才案例中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
土木工程学院在本次综合试点改革中,将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发现、培养工作作为改革关注的重点。通过对不同学科青年教师群体的调研,针对教学型、科研型和教学科研型等不同岗位,分别制定了教学、科研工作量要求和考核、评价办法。为保证青年教师的顺利成长,每位青年教师进院后都要融入一个团队,由团队负责人为其规划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学院设立多项青年教师资助基金,搭建多类别的国际化、工程化项目平台,帮助他们能够高质量、一步一个台阶地完成其考核周期内的工作,并获得优质成果,成为学院和学校的优质后备人才。
人才是一所学校振兴升位的关键支撑,我们深信,通过深入推进实施人才强校这一主战略,将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影响深远。
个人简介:
李彤梅,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一直从事结构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和设计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行为、结构抗震等。主持、参编《混凝土结构设计》等多本立项教材,曾获2008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和参加多项科研项目,发表科研、教改论文若干篇。坚持参加工程实践,承担多项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任务。获得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