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西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高质量发展,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11月1日,“新时代•新西部•新文科——第六届西部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论坛”在学校犀浦校区三号教学楼开幕。论坛由西部高等院校外语教育教学联盟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主题为“跨学科与数智融合: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型与方法创新”。
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胡安江教授,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彭青龙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毋育新教授,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全国教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欣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院长姜孟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罗文青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西民族大学张跃军教授,重庆大学语言测试研究所所长辜向东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林嘉新教授,四川大学熊辉教授,以及来自四川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研究生参加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成坚教授主持。
胡安江教授代表西部高等院校外语教育教学联盟致辞。他表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作为沟通中外、理解世界的重要桥梁,在推动区域对外开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肩负着独特使命,本届论坛对于促进区域学科深度合作与协调发展、提升西部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艾长发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情况,他强调,外语学科是推动学校人文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力量,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与跨学科方法的蓬勃发展,应主动回应时代需求,拓展研究视野,创新思维方式。外国语学院院长俞森林教授代表学院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介绍了外国语学院在学科专业、教学科研及平台建设方面的建设成果。他指出,本届论坛主题既回应了AI时代语言生态重塑与研究范式更新,也契合西部地区在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中的新使命;期望与会专家能够带来前沿引领、方法启迪与案例分享,助力青年学者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凝练问题、拓展边界。

在主旨报告环节,彭青龙、刘全国、王欣、张跃军、姜孟、俞森林等专家围绕外国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国别与区域研究等领域作专题报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平行论坛按照文学与文化、语言学、翻译学三个方向进行,来自全国高校的70余位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分组宣读论文,与会专家逐一进行了点评。
论坛闭幕式上,组委会向获得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的硕博士研究生颁发获奖证书。

西部高等院校外语教育教学联盟是由西安外国语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于2019年9月倡议发起的区域性教育合作组织,旨在通过区域协作推动西部高等外语教育集群式发展,现有成员包括西部12个省区市的31所高校及多家出版社、教育机构。成立以来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共享、教材开发、教师培训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为西部外语教育的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