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自2021年起,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西南交通大学诚挚邀请海外青年学者依托我校申报2022年度国家海外优秀青年人才项目!
一、项目简介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然科学基金委3年内资助100—300万,由其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学校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现有九里、犀浦、峨眉三个校区,共占地5000余亩,成都东部新区第四校区即将启用。
学校创建于1896年,是中国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学府,是中国土木工程、矿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竢实扬华,人才辈出。凡一百二十六年,学校矢志于卓越工程教育,以工见长、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引领中国轨道交通事业,打造“中国高铁”靓丽国家名片,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构建了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和科研体系。
学校设有28个学院(书院、实验室、中心)(含4个人才引进特区),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A+)并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土木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七(A-),6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建有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学校围绕高速铁路、重载铁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轨、真空管道超高速等领域大力开展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构建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科技成果四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第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学校还在国防科技、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以及物理科学、人文社科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现有专任教师270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及诺贝尔奖获得者近50名,国家高层次人才100余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
学校建有前沿科学研究院、未来技术研究院、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西南交大—利兹学院四个人才引进特区。前沿科学研究院和未来技术研究院,实行科研团队负责人PI责任制,支持“原创性、前瞻性、引领性、战略性”前沿研究,实施“人才特区、学术特区、成果特区”政策,构建一流科研团队、高层次人才队伍,旨在突破学院和学科壁垒,面向科学技术前沿,打造专注于基础性、前沿性和战略性科学研究基地。2014年,西南交通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成立“西南交大—利兹学院”,特别实施“青年优才”引才计划,设置特聘教授和特聘副教授岗位,着眼于未来工科的长足发展,致力于构筑西部教育国际化高地,发挥英国利兹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合作办学的独特优势,服务国家“高铁外交”。2021年,西南交通大学与成都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新工科学院、未来技术研究校区——西南交通大学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学院聚焦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创新“产教、科教‘双融合’”办学理念,坚持城市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路径,以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发展之势,加速助推世界轨道交通产学研用融合中心和“交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建成新时代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摇篮,全球“轨道营城”产学研用重镇,支撑“人城产”融合发展未来大学样板。
西南交通大学所在地成都,别称蓉城,古称花重锦城,位于天府之国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具有2300多年历史,以闻名的美食及宜居环境著称于世。成都是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创新中心和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核心超大城市,正在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拥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65所,世界500强企业300余家,2021年GDP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四。
加盟西南交大,您将与成都这座世界公园城市共同幸福、共同成长。
三、学科建设
ESI排名前1‰学科:工程学
ESI排名前1%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社会科学、地球科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B+及以上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全国第一(A+)(一流学科)]、土木工程(A-)、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
四、平台建设
学校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国家实验室: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
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其它科研平台: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现代交通通信与传感网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现代轨道交通车辆设计与安全评估技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轨道交通工程动力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国—拉共体轨道交通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驱动节能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五、申报条件
基本条件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 具有博士学位;
3.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4. 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5.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6.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回国(来华)工作1年内。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限项要求
1.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限项要求,同层次国家人才计划只能申请或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2. 当年申请或正在承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不得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六、学校配套待遇
具全球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1. 年薪:底薪60万元+,一人一议(税前,含直接纳入学校“扬华计划”的资助),另加高端奖励绩效;
2. 住房及安家费:提供安家费120—150万元(税前,一次性,未叠加省市奖励及资助金),并协同建设银行“建蓉家园”平台提供全套租、购房服务方案;
3. 解决配偶工作及子女入托入学。
快速落地成长的工作条件
1. 认定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资格;
2. 科研启动费:学校参照相关计划(项目)科研经费划拨配套经费(按不超过1:1标准配套,含国家支持最高可达600万元),特殊学科根据科研实际需求配置;
3. 实验平台:根据科研实际需要配置实验及工作用房,面积和设备需求采取“一人一议”;
4. 研究生招生指标:博士招生指标单列;硕士招生指标≥2名/年;
5. 本人有意愿且具有管理经验的引进人才,可提供相应管理职务。
6. 符合条件可依托学校申报四川省市级其他人才计划,申领天府英才卡、特约医疗证等,将享受政务、金融、科研、安居、医疗、交通、参观等7方面16项具体服务,这其中既包括贷款优惠、购房支持、特约医疗等关键大事,也包括绿色通道、机场优先安检、免费公交地铁、免门票参观旅游等暖心小事。
西南交通大学瞄准世界水平、对标国际一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和“智能引领”战略,加速推进“双一流”建设,谋划聚焦“后高铁”时代,紧密围绕现代交通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本着深厚的底蕴、进取的活力、优美的环境、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待遇,我们热切欢迎在理工生医文等领域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加盟,学校将通过系列人才培育计划和高层次岗位激励等举措促进青年学者快速成长成才,为科教兴国和交通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七、应聘办法及联系方式
应聘者将个人详细简历、学术代表作全文、他人引用及评价等通过邮件方式发送至拟应聘学院联系邮箱并抄送学校招聘邮箱。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西南交通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
联系人:段老师 任老师
电话:+86-28-66366202 +86-28-66366055
Email:talent@swjtu.edu.cn
西南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联系人:刘老师 马老师
电话:+86-28-66367275 +86-28-66367226
Email:kjczdb@swjtu.edu.cn
八、引聘院系、学科专业方向及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