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成都世运会正式落下帷幕,但这场盛会缔结的国际友谊,却成为永不褪色的印记。
临别之际,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们向成都世运会的媒体助理志愿者们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一张明信片、一枚徽章、一面小镜子、一组合照……
这些带着温度的物件,见证着十多天相处中悄然生长的跨国情谊,也定格下“后会有期”的约定。

▲法国记者送给段海酸的“偷拍”照片
十几天相处
收获跨越国界的好友
“谢谢你的帮助关心和信息支持,遇见你是一段美好的经历。此后每当我想起成都世运会,我一定会想起你,谢谢你给我展示介绍了你们的文化。如果你之后来捷克,我会带你好好游览。”
媒体助理魏永嘉读着捷克记者送给自己的明信片,字里行间满是真挚。

▲魏永嘉(中)和捷克记者
作为国外媒体记者在成都的“沟通桥梁”,媒体助理们以语言翻译、事务协调等服务,成为赛事期间最贴近记者的身影。十多天的朝夕相处,陌生渐渐消融,默契悄然滋生,最终收获一段国际友谊。
西南交大志愿者刘婧烨、石子乐服务于日语组,曾为两位日本记者解决注册卡难题。刘婧烨在日语、英语、中文间反复切换,与各方沟通一整天才圆满解决。“两位和我父亲年纪相仿的记者,郑重地向我鞠躬致谢,那一刻我感觉到自己的工作特别有价值。”刘婧烨立刻鞠躬回敬,这份尽心尽力的帮助与互相尊重的感情,让她们成了忘年交。

▲刘婧烨(右一)、石子乐(右二)与日本记者
后来,两位日本记者特意送上他们带来的小镜子。“这份礼物,他们在日本时就备好了。”石子乐回忆时,眼中难掩动容,“其实早在他们来成都前,我们就通过线上沟通了很多。他们说他们走过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第一次来中国。‘因为有你在,我们早就觉得中国是个好国家,成都也是座好城市,早就满心期待了。’”

▲日本记者送的小礼物
法国记者与媒体助理段海酸的友谊,则藏在两张合影里。其中一张是记者“偷拍”的:段海酸趴在桌上小憩时,两位记者悄悄用手指着她,留下这张她毫不知情的瞬间。“这是朋友间才有的调皮互动,太惊喜了。”段海酸笑着说。

▲段海酸与法国记者们
服务期间,段海酸不仅协助记者完成赛事报道,还带他们逛春熙路、游太古里、探访熊猫基地,沉浸式感受成都的烟火与风情。一次散步时,法国记者突然问:“你在法国有朋友吗?”在她摇头后,对方认真地说:“现在有了,就是我。”那一刻,跨越山海的温暖,让她心中满是柔软。
不止收获友谊
更有成长与视野
对这群多为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的媒体助理而言,成都世运会的意义远不止于“服务者”的身份。
“能参与这样的国际赛事,本身就是难得的历练。”魏永嘉说,无论身处城市侧还是赛事侧,经过系统培训与实战服务,每位志愿者都在岗位上找到了价值,为赛事的顺畅运转注入了自己的力量。
段海酸则在服务中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这个平台让我不仅是在付出,更在快速成长。”她难忘在赛场边看到的场景:不同国家的运动员赛后相拥,教练与观众的欢呼交织——这让她有了更大的学习动力:“我想更努力地学习,想站上更大的舞台。哪怕只是作为志愿者,也希望让世界看到中国年轻人的风采。”
刘婧烨和石子乐则感受到了城市的蜕变:“大运会、世运会等国际赛事接连举办,成都的体育场馆越来越多,市民的运动热情也越来越高,整座城市都在变得更有活力。”
盛会落幕,但故事未完。那些写在明信片上的邀约、藏在礼物里的惦念,终将跨越山海,在未来的某一天,续写新的篇章。
来源:红星新闻2025年8月18日https://static.cdsb.com/micropub/Articles/202508/27d0e169885092eb44bc4401642f2831.html?wxopenid=oBCTzjn19fVCvrQY8q1OcpsHzf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