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世运会现场,一群特别的守护者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曾是保家卫国的军人,如今脱下军装,将军旅生涯熔铸的纪律、责任与热血,无缝融入世运保障的每一个环节,成为世运会上最令人安心的“迷彩星光”。
街头巷尾的“小青椒”:警务站前的温情服务半径
8月6日清晨,金牛区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服务队(西南交通大学退役士兵大学生分队)队长保瑞琪已换上印着成都世运会志愿者标志的白色“小青椒”短袖,收拾妥当后快步走向地铁站。几乎同一时间,队员蔡梦影也扣好“小青椒”的最后一颗扣子,蹬上自行车。上午9点45分,两人前后脚抵达金牛区凯德广场旁的“成都世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小站”——这个设在警务站里的站点,正是她们在高温下坚守的“阵地”。
“这太阳,比大运会时还猛。”保瑞琪抹了把额头的汗,笑着对同伴说。作为分队队长,保瑞琪曾服役于火箭军,不仅在部队荣获“四有优秀士兵”等荣誉,更在大运会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志愿经验。如今,她带领12名退役士兵大学生组成“战旗红”队伍,每天两人一组驻点服务,从赛事宣传到便民服务,事事透着严谨,“脱下军装,服务人民的使命还在。”
上午10点,保瑞琪与蔡梦影从警务站抱出一沓世运会宣传单和几箱矿泉水,推开玻璃门,走进烈日中。“您好,想了解世运会吗?这里有场馆信息和比赛日程。”保瑞琪走向树荫下等车的年轻人,对方接过传单翻看时,她又转身递给旁边张望的遛弯大爷:“大爷,世运会马上要开了,有空来看看摔跤、柔术,热闹得很!”

另一边,蔡梦影的目光落在一位等红灯的外卖员身上。她快步上前递出一瓶矿泉水,并指着志愿小站的方向:“师傅,喝口水歇歇?要是不舒服的话,可以到我们小站坐坐。”外卖员笑着接过,拧开瓶盖“咕咚”灌下大半:“谢谢啊!这天气真要命!”这样的场景,在她们的“巡逻”中不断上演——为环卫工递水、帮游客指路、发放宣传单……警务站是补给站,可她们的服务半径,始终延伸在门外那片被高温炙烤的广场上。

据悉,研一学生蔡梦影曾是海军战士,退役后以优异成绩考取研究生,却从未放下那颗“志愿心”——白天在广场奔走服务,夜晚便扎进实验室潜心科研。“能为世运会出力,是我的荣幸。”她的声音略带沙哑,热情却丝毫不减。
高温下的坚守,还藏着许多暖心细节:8月4日,一位小朋友将捡到的身份证送到志愿站,两人立即联系警方交还失主;在广场上,她们是“流动知识库”,从赛事安排到观赛指南,总能耐心解答;扫场地、理物资、发资料,每个细节都透着军人的严谨。
据了解,这场志愿行动,由金牛区九里堤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与西南交大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发起。“退役军人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的纪律性和责任感,为志愿服务注入了强劲动力。”金牛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这样评价。
在成都街头,在凯德广场警务站那个小小的服务台后,保瑞琪、蔡梦影,还有她们这支12人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志愿服务小队,那身“小青椒”的白,和骨子里带着的“当兵的人”的干脆劲儿,就藏在这警务站的一方天地间,藏在日常的应答和细微的整理动作里,透出一种实实在在的、让人安心的力量。
身份虽已转变,战场已然不同,但刻在骨子里的军人本色却从未褪色。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诠释担当,在东部新区的赛场保障和金牛区的街头服务中,共同织就了一张坚实而温情的世运守护网。这遍布蓉城的“迷彩星光”,不仅照亮了赛事的顺畅运行,更温暖了城市的每个角落,让“退役不褪色”的荣光,在世运盛会中绽放出最动人的时代华彩。
来源:人力资源报2025年8月8日https://www.hrnewspaper.com/news/detail/6895c5b95e0e49fd98dfa8f3?module=veteran&categoryCode=veteran_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