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华西都市报】四川对外开放如何更有“国际范”?

来源:华西都市报 日期:2024/01/26 21:05:34 点击数:
信息员 唐颖 摄影
部门审核 终审

高增安   省人大代表,民盟四川省委会副主委,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回顾2023年,“复苏”是民航业的关键词。四川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成都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近7500万人次、阆中古城机场正式通航、达州金垭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统筹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枢纽建设,提升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位势和能级。其中特别提到,恢复开通更多国际航线,构建以成都为中心连通亚洲、欧洲、南美洲等的骨干货运航线网络。
  1月24日,省两会期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对话了多位代表委员,关注四川民航领域新动向,看四川将如何构建开放新格局,在新机遇下讲好“蜀道”新故事。

关键词:人才培养

为民航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

近年来,四川航空网络加速布局拓展,国际国内旅游运输与货邮运输干线支线一起发力,形成了四川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为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注入了强劲活力。
  “以成都为例,2023年,双流机场和天府机场的航空总运输量达到7492万人次,货邮运输量达到77.1万吨,分别排在全国城市第三名和第六名。”省人大代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党委书记李汉成说,这些成绩突显了四川经济发展的活力,特别是成都在西南地区、西部地区经济的影响力、聚集力。
  民航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建院68年来,一直致力于为民航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强校的生命所在。“我们扎根四川立足行业、放眼国际,服务于民航业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李汉成说,特别是近年来,学院坚持全面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学科专业建设、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为民航业培养输送可堪大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飞行人才培养形成全球影响力,成为国家品牌。”
  2024年,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将加快博士点建设,该院天府新校区也将全面投入运行,教学资源更加完善。李汉成说,四川航空制造业优势明显,在下一步的发展中,还需要和川内高校一起抓住发展契机,在航空制造、航空运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到产学研同步发力,把注重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推动发展的动力源。

关键词:成渝世界机场集群

强化协同运作形成高效航空网络

“2023年,四川民航领域的发展态势令人鼓舞。”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执行院长李涵说,四川通航机场旅客吞吐量的上升,不仅反映了航空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也显示了四川在航空运输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在李涵看来,这一发展趋势进一步彰显了四川在全球民航领域的竞争实力,为吸引国际投资和促进本地经济多元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机场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将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比如,机场将加速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促进人员流动和货物流通,助力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可以成为外资引入的重要窗口,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在川投资兴业,推动当地产业的升级和技术创新。”他说。
  当前,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正在加速建设中。“机场群的成功关键在于各个机场的协同运作,形成高效的航空网络。”为此,李涵建议,加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与其他国际机场的合作,拓展国际航线,促进四川与国际市场的更紧密联系。注重与航空公司和物流企业紧密合作,推动机场运营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更加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机场数字化转型,利用先进技术提升机场服务水平,提升旅客体验。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李涵说,在成渝世界级机场集群加速形成的同时,四川也正全面提升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竞争力。根据2023年公布的《构建第三亚欧大陆桥国际贸易枢纽实施方案》,四川将重点围绕建设亚欧洲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国际班列网络集结中心、连接欧洲和东盟的国际公路货运集散中心、发挥通道优势扩大西向南向贸易规模等四大方面重点任务,加快打造第三亚欧大陆桥国际贸易枢纽。

关键词:大枢纽建设

打造航空产业发展高地

如何统筹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枢纽建设?省人大代表,民盟四川省委会副主委,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增安建议四川打造航空产业发展高地。
  高增安表示,航空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川是我国四大航空工业基地之一,主力赛道龙头集聚,科研创新资源丰富,可以聚焦成都都市圈打造航空核心集群,同时注重协调发展,推进民航通航能级提升。
  在推动重点产业强链补链方面,高增安表示,可以加快四川省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落地,并对接重点企业创新中心入驻,探索“一中心两基地”模式,支持中航无人机、腾盾科技、纵横无人机等企业在北京、深圳等地组建工业无人机创新中心。此外,支持成飞民机等龙头企业在民用飞机赛道拓展新研机头、尾翼、活动翼面等领域,加快引进细分领域龙头的“二配”和“三配”民营企业,全面提升民机配套和集成交付能力,强化产业链韧性。
  与此同时,高增安认为,四川可争取试点开通低空物流配送航线,鼓励低空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公共服务以及智慧巡检等政府履职辅助性服务拓展,不断丰富低空经济新业态。
  “最重要的还是人才。”高增安表示,要厚植长久高质量发展根基,还要大力推动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川大学及相关职业技术学院与飞机制造企业、航空公司、机场场站等加紧合作,共建航空工程技术中心,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和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有力支撑全省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站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高增安说,应推进川渝航空产业技术创新、协同攻关、设计合作与联合验证等领域合作,争取国家在川渝布局重大技术装备试验验证基地。整合已规划航空特色小镇点位,探索结合低空消费开发短途运输航线,实现“双核+两翼+多点”的网状布局。

关键词:开放新高地

高质量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当前,四川面向世界的通道共建、市场共育、成果共赢的开放发展新生态正在形成。但目前,统筹支持力度不够、沿线各地区互联互通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仍制约着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今年,省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会秘书长、省青联副主席喇明英带来了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会的一份集体提案,聚焦如何高质量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向西开放新高地。
  “我们的建议响应了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希望能得到更多关注。”喇明英建议,要前瞻布局强统筹,协同沿线合作“大联动”,积极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她举例说,要对骨干要道、重要枢纽城市规划进行超前谋划,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融入沿线地区城市规划,强化区域、产业、投资、环保等政策协同,推进通道建设与地方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
  同时,加大政策红利“含金量”,建议联合“13+2”省区市(西部12省区市、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湖南省怀化市)共同争取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资金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政府专项债券的支持范围,争取成都铁路港、泸州港、宜宾港升级为国家级开放口岸,将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成都、泸州、宜宾等沿线港口,更好推进陆港退税、铁路运费下浮、一票通关等政策落地。
  加强区域协调方面,喇明英认为,应从省级层面推动,强化“13+2”省区市联席会议协作共商作用,融入跨区域合作“大格局”。特别是加强与重庆、云南、广西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省市区在产业、经贸、物流要道建设方面的互联互动;依托新加坡-四川贸易与投资委员会等国际合作机制、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立1-2个新通道国际合作先行区,以多点开发、多向共通、多方互济的“大联动”积极融入全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此外,还应推动技术标准国际化。喇明英表示,这样可以提升标准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推进多地试点国际联运“一单制”和“一箱制”,为提高运输效率、运营质量提供标准化便利化服务,整体提升通道规则、制度、标准“软联通”水平。

来源:华西都市报A6版 2024年1月26日 https://www.wccdaily.com.cn/wapepaper/html/20240126/207859.html


信息员:唐颖  作者:杨金祝 秦怡 刘思彤   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