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四川民盟公众号】民盟好声音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高增安:建议四川省打造航空产业发展高地

来源:四川民盟公众号 日期:2024/01/25 10:35:47 点击数:
信息员 摄影
部门审核 终审

图片

两会进行时,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四川省委会副主委、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高增安把目光投向我省航空产业发展,带来一份“关于四川省打造航空产业发展高地的建议”。

高增安表示,航空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战略科技力量的集中体现,是促进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作为全国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和军用飞机、航空发动机重要研制基地,四川省将航空与燃机产业列为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之一,同时具备研发和制造飞机整机、发动机能力,已建立完整的飞机总体设计、总装制造、系统集成和试验验证体系,拥有构建航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航空产业发展高地的良好基础。

川小宣:

要打造航空产业发展高地,您认为四川省具备哪些有利条件?

高增安:

四川是我国四大航空工业基地之一,2022年航空航天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300亿元。主力赛道龙头集聚,整机与部件制造赛道布局了成飞公司、成飞民机等企业,航空发动机赛道集聚了624所、海特集团等,航电机电赛道拥有中电科10所、161厂等单位。科研创新资源丰富,省内布局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与航空动力实验室,以成飞公司、611所、624所等单位为代表的高校院所、规上企业超300家,承担大量国家航空重点型号任务,包括一系列军机型号整机和C919大型客机机头、综合航电系统、机载系统及设备、结构模锻件及国产商用发动机等多项研制任务,在国家航空工业创新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

川小宣:

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呢?

高增安:

一是跨域协同合作有待推进。当前省内航空产业以成都为极核,绵阳、自贡、泸州、南充等市“多点开花”,但成都市内天府动力源重点片区、青崇航空科技产业走廊与成都都市圈中金什合作园区等跨域协同项目实质性推进较慢、落地企业较少;四川省通航产业规划中“一核两翼、多点N网”仍在建设,成都与川南地区跨域合作项目较少,通航小镇点位建设缺乏助力、进展缓慢。

二是军民融合通道尚不畅通。省内军航领域技术优势突出、军工国企较多,民口创新资源与企业能级不足,存在一定位势差。两用技术转化机制尚不完善,如成飞公司UAV传感器信号余度表决系统、无人机任务负载自适应配电方法等多项高价值核心专利亟待转化。

三是民航通航领域相对弱势。《2022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54个颁证运输机场中,四川省共17个、占比约6.7%,除成都两座4F级机场全国领先外,其余15市州机场均为4C级。省内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传统通用航空企业共40余家、仅占全国的7.1%,通航产业园与示范区数量处于全国第三梯队,低于陕西、云南等省份,通航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偏弱,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仍需提升。

川小宣:

您建议从哪些方面着手推进呢?

高增安:

我建议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具体建议如下:

(一)优化顶层设计,推动产业集群跨域共建

一是聚焦成都都市圈打造航空核心集群。按照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导向,重点推进成都中心城区、城市新区与郊区新城、同城化地区协同发展,探索编制成都都市圈航空产业专项规划,通过“总部+实验基地”“研发+生产基地”等模式着力破解青羊区、高新区、金牛区等引领区域发展空间限制,打造全省航空产业集群策源极核。

二是联动川南攀西地区打造航空配套集群。聚焦自贡、泸州、宜宾、雅安等航空产业基础良好、位势优越地区,推广成都市建圈强链产业工作方法,围绕通用航空零部件、航空运动飞行器、航空新材料等领域清晰梳理各区域重点产业链,建立“链主企业+属地政府+工作专班”的管理运营分工模式,探索与成都共同构建“产业共建、利益共享、招商共联、要素共保、考核共担”的区域联合发展模式。

三是围绕川渝地区打造多元航空体系。推进川渝航空产业技术创新、协同攻关、设计合作与联合验证等领域合作,争取国家在川渝布局重大技术装备试验验证基地。整合已规划航空特色小镇点位,探索结合低空消费开发短途运输航线,实现“双核+两翼+多点”的网状布局。

(二)聚焦转化应用,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机制

一是畅通军民融合参与转化双向通道。充分发挥军航技术优势,整合军口民口创新资源,畅通产业园区“军转民”“民参军”双向通道,提升民企“三证”办理和行业进入效率,鼓励央企国企、有资质民企积极参与重点领域技术联合攻关,逐步形成由单点式突破、集成性转移到常态化融合的军民双向发展格局。

二是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创新机制改革。以军民融合服务平台促进军民创新资源协同共享,积极争取国家级军民协同政策和军民协同产权交易体制机制创新试点项目,探索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中心、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

三是探索两用技术转化平台公司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航空合资型企业建设经验,鼓励军工链主单位在各区联合社会资本组建平台公司,开展基于可解密脱敏军工技术的民用转化创新,配套技术识别、市场校准、路径设计等概念验证,发挥社会资本纽带作用,吸引民营航空企业购买转化成果并逐步形成产品化、产业化。

(三)注重协调发展,推进民航通航能级提升

一是推动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加快四川省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落地并对接重点企业创新中心入驻,探索“一中心两基地”模式,支持中航无人机、腾盾科技、纵横无人机等企业在北京、深圳等地组建工业无人机创新中心。支持成飞民机等龙头企业在民用飞机赛道拓展新研机头、尾翼、活动翼面等领域,加快引进细分领域龙头的“二配”和“三配”民营企业,全面提升民机配套和集成交付能力,强化产业链韧性。

二是培育低空经济特色优势。把握全省低空空域改革和低空空域协同管理部署机遇,依托航空链主企业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支持企业eVTOL航空器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产品适航取证;向上争取试点开通低空物流配送航线,鼓励低空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公共服务以及智慧巡检等政府履职辅助性服务拓展,不断丰富低空经济新业态。

(四)加强人才培养,厚植长久高质量发展根基

大力推动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川大学及相关职业技术学院与飞机制造企业、航空公司、机场场站等加紧合作,共建航空工程技术中心,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和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有力支撑全省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四川民盟公众号2024年1月24日https://mp.weixin.qq.com/s/72jCyYxoMA7MLaezZ4Wpww


作者:四川民盟   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