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迷你个人交通工具、共享单车智能停放系统、城市交通消音箱……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的103件大学生创新创意作品,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并获奖,展现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智慧和风采。4月22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支持,西南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交通•未来”大学生创意作品大赛在成都市郫都区菁蓉镇运动中心举行。该赛事对获奖集体和师生进行表彰,并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及获奖优秀作品进行了全面展示。
“未来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更加节省建筑材料的新型框架式磁悬浮列车。”由上海交通大学参赛队带来的未来磁悬浮列车在此次比赛中惊艳上演,尤其是身为现代高科技轨道交通工具的它,在通过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的悬浮和导向,并利用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的基础上高速牵引列车运行着实令在场人员眼前一亮。
除了给磁悬浮列车注入高科技元素外,一些能够为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创意作品,也吸引了在场人员的目光,如清华大学的“Centaur—共享出行城市概念电动车”、同济大学的AI+交通规划、西南交通大学的M-Bike轻量化自行车均引来在场对手及评委的称赞。“由于手机日益成为学生群体的主要交流工具,我希望通过这一有趣的创意软件,让同学们更多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参赛队员马卉告诉记者。比赛中,来自全国62个高校的112件大学生创新创意作品在西南交大相逢,畅想“交通·未来”,展现了当代青年筑梦交通强国的理想和担当。
“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思想家、科学家的冥思和探索,更需要一代代青年创客的大胆想象、自由创意。”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冯晓云表示,希望能借比赛的形式打开通往交通未来的大门,检验出学子们在交通领域深刻的认识、技术和科研水平,感受同学们在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地方,接受贯通式培养和实践教育的成效,看到学子们在交通领域的情怀和担当。“大赛自2017年7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73个高校报送的228件参赛作品,经过四个分赛区的初赛选拔以及大赛评审委员会的复赛评审,共确定了62个高校的112件作品参加决赛阶段比赛。”
据了解,“交通·未来”大学生创意作品大赛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创新竞赛活动,大赛已成为助推中国“高铁走出去”、发展“一带一路”的重要实践。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全国高校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实践“交通梦”的平台,“我们期待参加比赛的青年才俊们在不久的将来都能够继续不断地培养创新意识、发挥创新精神,成长为助力中国乃至世界大交通建设的创新型人才。”冯晓云说。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李科)http://vshare.cdrb.com.cn/#/normal/article/2/198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