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服务第19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培训暨支教经验分享会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27所高等院校的176名第19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及四川省内高校部分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参加了培训分享会。
西南交通大学第18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的沈彬彬作为受邀嘉宾,在培训会上分享了自己的支教经验。沈彬彬的藏语自我介绍立马吸引到大家的注意力。紧接着,他讲述了自己如何巧妙地通过详细解读自己名字的起源、来历和内涵,与支教地学生们增进认识、建立友谊。来自湖北大学第19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龚玉洁在康定藏区支教,特此向沈彬彬提出了在支教地服务时遇到的难题和心中的困惑:如何持久地提升藏区学生的学习动力?沈彬彬结合支教心路历程,通过藏区9+3模式的探讨,身边学习榜样的塑造,以及学霸笔记的引进等方式,向她详细解疑答惑。
记者了解到,沈彬彬曾服务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学。期间担任该校高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师,并兼任马尔康市中学校团委副书记工作。他在分享中表示,支教服务这一年,经历过刚开始的小忐忑,到“过五关斩六将”成功入选之后的小期待;从一到达服务地时的小新鲜,再到第一次见学生并上第一堂课的小紧张;从家访特殊学生家庭时的小无奈,到和学生们以及当地同事结下深厚师生友谊时的小欣喜……”除此之外,他还有不少成就感。比如,在这一年里,他们为支教地学校捐赠了两笔万元学科奖学金、两批经典阅读书籍、结对帮扶5名特殊家庭学生、捐赠14台热水器、捐赠万元新年心愿礼物、引入最牛高中学霸笔记,以及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特色活动和感恩文化塑造等为主题的文体活动。
沈彬彬告诉记者,在支教工作中,如何快速有效地整合这四大力量——支教团团队力量、服务地力量、母校力量和社会力量,让支教工作事半功倍。分享到精彩处,第19届研支团成员们在台下数次鼓掌,纷纷为沈彬彬的支教分享点赞打Call。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2017年12月6日第3版(单琴)http://scgrrb.newssc.org/html/2017-12/06/content_2396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