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人民日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上建起新课堂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11/07/08 21:00:57 点击数:

当代大学生一天的资讯和互动生活是怎样的?

  早晨起床后,通过手机看当天的新闻早报。课堂间隙,通过手机微博关注身边好友的最新动向。午休,打开电脑,第一时间登陆QQ、MSN,和同学、好友保持及时联络。然后,登陆人人网等社交网站,看看又有谁加自己做好友。下午,课堂内外,用微博记录和转发一天的见闻。晚自习后,回到宿舍,或者登陆网络学堂,或者更新自己的网络空间,用图片、文字,将忙碌的一天,留作记忆,也给不在身边但关心自己的人分享……
  

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民图片

据统计,我国高校上网人数目前几乎达到高校学生数的100%,其中90.5%的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渠道。校园里不用微博或者不看微博的学生,会被同学们视为“外星人”。社交网站、微博……这些新媒体已让当代大学生寸步不离。有分析说,通过新媒体营造的虚拟空间已成为大学生的第二生存空间。如今,新媒体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早已不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环境。

  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与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

  【镜头】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李林英老师和她的同行们承担了一项有关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课中的应用的课题,该课题选取全国部分高校的近2700名大学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调查显示,网络终端设备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网络搜索成为大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最佳途径,登录网络社交工具成为大学生网络第一行为。新媒体在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其中大学生用户占到23.3%,尤其是手机网民用户激增,短信、飞信、彩信等发送条数呈现爆炸式增长。

  有专家指出,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超常规发展,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新媒体具有的个性化、群体化、同步化、交互化等典型特征,也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角度和发展机遇。

  毋庸置疑,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着有益的影响,能及时和迅速地让学生全面了解国内外重大时政要闻,为大学生提供及时解决个体心理困惑的在线交流平台,使大学生拥有更多平等交流思想的机会,缩短学生与外部世界的距离,对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极为有利……但是,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思想也有着某些不利的影响。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王传中教授撰文分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常常以简便、快捷的新闻代替深度报道,大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极容易随着媒体的倾向思维,缺乏独立思考;网络游戏、快餐小说容易导致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网络信息丰富而参差不齐,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迅速使得不良信息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范围影响到青年学生;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学生在发泄个人情绪时无所顾忌……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通过思政课的课堂、通过辅导员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通过党校和团校的实践活动。但是,如今大学生每天的时间中一多半都与“新媒体”相伴,传统的教育方式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显得有些疏离。

  “在新技术的使用方面,教育者的脚步落后于受教育者。”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李林英老师说。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是全新的,挑战是全新的。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和高校教师以及他们所依赖的原有教育制度环境已相对滞后,对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前沿认知。

  新媒体环境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机遇


  【镜头】 中南大学的大学生们有着与众不同的校园德育平台——“校园微博”。学生们和辅导员之间,通过微博及时互动信息,同学把自己的烦恼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向老师诉说,老师也会通过微博及时向学生传达学校的最新信息。同学们还有着自己的校园手机报,最新的校园资讯每两天一期以彩信形式免费发送给全校1256名团员青年骨干,青年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新媒体所带来的新体验新时尚。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健梅教授分析指出,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机遇。一是搭建了新平台。新媒体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传播的新载体,可以对大学生充分进行主旋律思想的宣传宣讲,进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民主精神的传播引导,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提供了新模式。集中统一的一刀切模式、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方式、简单的命令说教形式逐渐被丰富的多元化模式、双向多向和直接交流互动方式以及图文并茂、音视同期的多媒体形式所取代,一种全新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在形成。

  不少高校探索出了一系列通过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就在不久前,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成立十周年,这是一个通过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典型。学校通过互联网搭建了一个素质教育大平台。“红岩网校”以“团结、奋斗、爱国、奉献”的“红岩精神”为核心,在原有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基础上,拓展建成了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科技人文教育和就业技能教育等5个网络子平台、共13个网站组成的网络素质教育体系。目前,“红岩网校”已发展成为“一校、五网、十三站、229个一级栏目、834个二级栏目、累计注册用户4万余人、日均点击量突破10万人次”的素质教育网络大平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成才需求。

  朱健梅指出,新媒体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占领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这一新趋势,及时转变工作理念,保证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首先是将说教宣讲转变为行为引导,在新一代大学生身上,传统的面对面教育以及课堂宣讲等思想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需要,借助各种新媒体手段来实现对大学生的行为管理显得更加事半功倍;同时将管理手段转变为工作平台,以往各高校通过技术监管、实名注册、删除敏感网帖等技术手段来监控网络舆情,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应该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和常态管理转变,把新媒体当作日常性的工作平台,在课堂讲授等传统方式外,利用网络、博客、QQ、短信等新媒体手段来开展工作;还要将知识共享转变为价值共享,面对信息需求量极大的大学生群体,很多高校将重心放在网站建设上,但多停留在知识共享的层面即简单的内容罗列,缺乏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应该以价值共享,或者说是精神共享为重要工作内容,提供可以传达价值观的、影响学生思想的内容,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等主流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有阵地意识,有学生的地方就要有教育者的声音。”不少专家认为,教育者要注重主体性实现的途径,特别是要在“有用”和“有趣”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扎实而富有成效,才能让大学生喜欢的虚拟空间变得健康、实用、美丽。(赵婀娜)

来源:http://edu.people.com.cn/GB/15107356.html

责任编辑:阮琦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