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成都晚报:年底来看两岸合编的词典

来源:成都晚报 日期:2011/08/25 10:34:38 点击数:

李行健(语言学家、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主编)

事由:参加2011年海峡两岸“文献与方言研究”学术研讨会

李行健

 昨日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1年海峡两岸“文献与方言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隆重举行,大会由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独立承办。论坛吸引了北大、复旦、清华、北师大、浙大、武大、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台湾大学、辅仁大学、高雄师范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众多名校的代表参加。

 亲自参与编纂的《中华语文词典》将在今年12月正式出版了,可能因为好事将近,昨日参加论坛的李行健神清气爽,笑容满面。李行建曾主编了《小学生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等多种语文工具书,虽已年逾古稀、银丝满头,他仍然孜孜以求。作为四川人的他,今年已经是第三次来到成都。今年6月他曾偕夫人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遂宁,会亲访友,并重访母校。

 “有一次,一位台湾朋友到北京,他说自己很窝心。他的意思是开心,但我们理解成了不开心。”李行建列举因两岸语言差异引起的小误会,他介绍,即将出版的《中华语文词典》正是以求同存异、异中求通的方式,方便两岸交流和一般民众使用,使两岸的语言交流畅通无障碍。据介绍,该词典由两个编辑部共同完成,台湾20名编辑、大陆20名编辑。词典内容收录海峡两岸通行的常用字、词和固定短语为主。李行建特别提到,在两岸合编过程中,还进行了科技名词的统一整合,并努力完善繁简字电脑转换等工作。“当前两岸均有软件可繁简转换,但要达到完全应用的程度,还需突破最后的瓶颈,主要是如何在不同语境中识别繁简一对多的问题。”

 现在网络词语大行其道,而且新词仍然层出不穷,网路词语有没有资格和机会被录入词典呢?李行健笑着告诉记者:“词典是典范、标准,不是所有词都能随便收录的。网络词语能不能进,需要判断的它在群众中的认可度,如果该词语得到群众普遍认可,就能进入词典。”他举例,“给力”“山寨”可能下一批被词典收录,而“杯具”就不会被收录。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出版时,李行健介绍,“减排”“微博”等2600多条进入大众语文生活的新词语被增补收入。

 而对于一本新词典出版后,往往被网友挑错批评的做法,李行健表示:“印刷上的错误可以通过校对再版来改进,但主观的认识错误是想避免也避免不了的。”他举例,“夼”在原来的字典读kuang(四声),后来考证不对,现在字典已改成huang(二声),意为两山之间的平地。“学术不断前进,词典也会不断更正。”

 来源:成都晚报8月25日http://www.cdwb.com.cn/html/2011-08/25/content_1359771.htm

作者:田芳 王浩儒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