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中国日报网】西南交大助推成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加速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日期:2014/05/22 11:50:00 点击数:

近日,全球首个真空管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原型测试平台在西南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为“西南交大”)超导实验室建成,该列车理论时速最快可达2900公里。尽管该列车相关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西南交大在磁悬浮列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仍意义重大。

超高速磁悬浮列车是未来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向。早在2013年3月,西南交大就研制出了最初的高温超导磁悬浮(HTS)测试环线,而该校此次的测试平台则加入了真空管道,成为世界上首个真空管道运输(ETT)系统。

专家分析称,让列车在近乎真空的环境中运行,一可保证获得超高速,二可同时保证舒适性和能耗经济性。而通常情况下,当列车时速达到400公里以上时,超过83%的牵引力会被浪费在抵消空气阻力上,同时气动噪声也会超过90分贝,高于列车环境设计标准要求的75分贝。

此前,在5月17日,西南交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40km/h磁浮列车悬浮架及500km/h的车轨耦合振动试验台通过专家组验收,并得到专家“研究成果对磁浮列车未来发展具有导向性和指导意义,也许会开辟中国轨道交通的一条新路”的高度评价。

以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字号”科技创新基地为技术支撑,西南交大的轨道交通研发走在世界最前沿。该校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成立,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于2011年正式启用。

助推成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

从1992年西南交大轨道交通规划专家高世廉最早提出成都应修建地铁起,成都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始终与西南交大密不可分。该校为成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技术、平台和人才支撑,正一步步将成都推向成为中国轨道交通核心技术研发之都。

2010年,成都市新津县与西南交大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新津建造西部最大的轨道交通关键材料基地,第二年即建成首期8平方公里的产业基地。2012年10月,产业基地新签约落户项目65个,总投资464亿元,当年该产业基地还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

2012年,依托成都丰富的轨道交通产业基础和西南交大人才优势,全球首个轨道交通产业园——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在成都开工建设。据悉,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建设完毕,年底将实现企业、科研院所的入驻。目前已签约入驻的企业或机构达40多家,未来园区将形成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可吸引超过10万人的高层次人才就业,年产值达1000亿。

2012年,成都轨道产业年产值超800亿,增速达到22.1%,其中四分之三是由西南交大所在的成都金牛区贡献。今年,金牛区将把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作为成都市最大民生工程“北改”的重大产业化项目进行加速培育。

今年4月28日,四川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在西南交大调研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时表示,像西南交大这样拥有高端技术平台和雄厚研发实力的高校,是推动成都市经济发展提质升位和城市建设转型升级的坚实力量和宝贵财富,是城市的品牌和形象

来源:中国日报网5月20日http://cnews.chinadaily.com.cn/2014-05/20/content_17526088.htm

作者:李渝 彭超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