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创客,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那些热衷于创新,自己掌握生产工具,将创意灵感转化为各种产品和服务的行动者。创客空间,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实验室平台,向创客提供开放的空间和设备,组织相关的活动、聚会或工作坊,达到分享知识、跨界协作及实现创意的目的。
在成都,创客来自各行各业,创客空间则成立于校园里、公司里,或存在于家里、社区里。今年5月13日,西南交大创客空间、蓉创茶馆、十分咖啡、8号平台、成都创客坊、E创空间、成创空间、游戏工、天府软件园创业场、明堂青年文化创意中心这10家平台首批获得“成都市众创空间”正式授牌。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鼓励、支持、推动创新创业,在成都,创客的创新、创业情绪也空前高涨。
2015年小满这天,成都下了一夜的雨,一扫5月的闷热,让人神清气爽。走进曲径通幽的院落,在西南交通大学的工业中心里,三三两两的年轻人,在他们的业余、课余或全部时间里,走过用涂鸦、照片和文字展现创客时光的走廊,各自走进7间50平米的房间,走向摆满电脑、切割机、电路板、电线、3D打印机等器材的工作台。
这些被称为“创客”的年轻人,怀揣着动手实现自己想法的梦想,汇聚在西南交大创客空间,这个免费为他们提供器材、技术指导、作品完善等资源的平台。创客们用一块块电路板、一根根连接线、一个个焊接点,用他们精挑细选、仔细斟酌的“宝贝”,来将他们无形的想法打造成有形的作品,搭建他们触碰梦想的阶梯。
清风吹进房间,吹乱了窗帘,却吹不散堆积在桌面上的青春、热情与活力。
“创客空间”初长成
其实,这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创客空间,跟很多创客空间新秀一样,还只是一朵才露尖角的小荷,它成立于2013年12月,是西南交通大学提供给学生和成都创客的个性化实践平台,提供全套的电子制作工具、冲击钻、钳工台、台钻、角磨机、激光切割等材料与器械,并通过运营数字制造环境,组织各种创新交流和竞赛活动。这个由公共活动区和加工制造区构成的创客空间,可使用建筑面积超9000多平方米,有创客交流空间、大型活动基地、3D打印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咖啡屋等公共活动区,也有机车间、加工车间、数控车间、钳工装配等加工制造场地。
从空间创立开始就为空间工作的老师李君说,目前,交大创客空间已有200余名创客,校内外导师38名,其中,校内导师22名,校外导师则来自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中海国际创客中心、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保护国际基金会、Arduino中文社区、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与皇家天文学会等。西南交大创客空间建立一年多,举办了6次区域大型活动,1次国际交流活动,日常活动数十几次,做出了包括智能行李箱、香蕉钢琴等很多亮眼的作品。
创客王衡曾参与香蕉钢琴的研发,他说:“创客空间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硬件支持,更为我们提供了思想交流碰撞的平台。”走进王衡的木工房,防盗门外,贴着一个简单的塑料片,门内与塑料片相连接处布满了各色线路,王衡的合作伙伴骆晓祥介绍说,“这是个门禁,是我们用伽利略开发板做的,除了开发板这类资源,与我们合作的一些单位会提供资金、技术支持,最近英特尔又提供了近十套爱迪生板,这些都是创客空间给创客提供的资源。”
在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新旧不一的产品海洋里,记者看到了最近很火的动漫角色“大白”,忍不住拿在手上把玩,骆晓祥说:“这是我们创客自己制作的3D打印机打出来的,只是表面还不够光滑,还需要完善。”
据了解,创客空间的项目涵盖广泛,包括电子、机器人、制造、交通、医疗、艺术、音乐、救援、环境保护等领域,通过提供实验场地、技术支持与指导、公共交流平台等方式,将创客空间打造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室,创客们在研发产品时可任意使用空间里的所有材料和器材。
除“初长成”的西南交大创客空间,同样有高校“背景”的E创空间,成长的速度更是喜人,E创空间不仅能为创新创业的人才提供软硬件的支持,还提供园区、基金、服务机构、导师等方面的支持。
目前,E创空间已举办多场活动,为创业团队投资的长股也有20多家,E创空间打造的“E计划”,在创始季就吸引了30余家创投机构、300余支创业团队,千余名的创业者参与,目前,已有20多个团队成功获得投资,其中最快一个创业团队从参与“E计划”到获得660万元风险投资仅用时13天。
“成都天府软件园致力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一整套完善的创业孵化体系。”天府软件园总经理何蕾说,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都天府软件园拥有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的专业型孵化器——天府软件园创业场,自2007年成立以来,创业场已成功孵化出包括鲁大师、相机360、银河帝国等众多国内外知名的630多家创业团队。
“大众创业”正当时
当创客空间开始“出名”,创客文化开始蔓延,创客们不再满足于只实现自己的想法,不再满足于做出一个东西,转而开始思考如何将创意产业化,如何将想法孵出雏形。因此,孵化园、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和创客空间类似,但又有点区别的平台就被催生了。
“创客空间更多的是研发,实现自己的想法,做成一个产品,并在交流活动中,不断完善这个产品,而孵化园更多的是想如何将产品市场化,如何实现创业。”王衡谈到创客和创业的联系与区别,“交大还有一个科技园,是一个创业孵化园,可以免费提供房间等硬件支持,还可以提供客户,创业指导等资源,创客空间和科技园是一个很好的结合,可以实现科研到产品的转换,而很多被产业化的产品最初可能就只是一个想法。”
王衡说:“创客是一类人的简称,与创业不完全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来创客空间实现自己的想法,成为一名创客。但每个人都去创业则不现实,创客的系列活动和实践都能给创业提供必要的技术经验和支持,比如我和骆晓祥,我们也成立了公司,当然不是我们所有的产品都能拿来创业,但我们做的部分产品可以创业。”
今年5月13日,西南交大创客空间、蓉创茶馆、十分咖啡、8号平台、成都创客坊等10家平台首批获得“成都市众创空间”正式授牌。
成都市科技局表示,今后,成都市将支持授牌的10家“众创空间”在“孵化+创投”等创业服务及模式上创新,也将支持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中心城区和双流、郫县等有条件的区域,打造“孵化器+宿舍”,“孵化器+商业空间”等创业社区聚集发展,还将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孵化机构来成都落户,同时探索在美国硅谷、北京、深圳等创新创业活跃地区建设孵化载体,以吸引各类人才来成都注册企业并孵化。中国企业孵化器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企业创办初期,为企业提供资金、管理、技术指导等多种便利,旨在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让企业“做大”。
作为交大创客空间的总监助理,骆晓祥说:“创业不仅仅只是创新研发,还需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创新,一个人能做全所有面的概率很小,也不现实。而‘众创空间’则利用传统的孵化器模式,又不拘泥在传统模式里,分别在服务、空间、资源整合等多方面进行延展。”
据了解,成都的一些创客团队凭借具有创业孵化潜质的创意和产品,与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等多个孵化园对接,走上了创业之路。在交大创客空间,在已诞生的37个创新项目中,就有至少20个项目具有商业潜质,还有几个创客团队正在注册科技公司,向创业的道路迈进。
但骆晓祥还是希望,“可以有专业人士做一些有关创业方面的培训,注册公司之初,真的什么都不懂,连报税都不知道,最后还被处罚了。所以,我们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培训,有人给我们一些指导,包括政策的解读,相关程序的介绍等,让我们能在创业路上少走弯路。”骆晓祥说。
“给力政策”添活力
为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搭建创新创业转化孵化平台,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想创、会创、能创、齐创的生动局面,实现新增长、扩大新就业,4月13日,四川省政府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系列的给力政策,给广大创客们增添了许多动力与活力。
内容
政策支持给你信心
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可保留基本待遇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3年内可保留人事关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按至少70%的比例划归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所有;四川的高校大学生可休学创业;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1万元,在高校或地方各类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内孵化的创业项目,每个项目补贴1万元,同一领创主体有多个创业项目,最高补贴可达10万元等这些政策……
要求
搭建充分展示的平台
2015年,我省各市(州)要建立1家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包括孵化大楼、孵化工场、孵化园区等);设立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等支持创新创业;举办开展各类创业大赛和活动,为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搭建展示和投融资对接平台等。
目标
创业从小众到大众
到2017年,四川将实现创新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创新创业载体从重点布局到全面建设、创新创业服务从强硬条件到重软服务的转变,全省各类孵化载体力争能达到500家,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以上,初步建成覆盖全省各市(州)、县(市、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培育体系,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000家,科技创业者突破10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达4.5万件,并培育出一批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让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形成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骆晓祥告诉记者,他们用在做的创新教育项目,向成都市政府申请了1万元的免费扶持资金。骆晓祥说:“我们暂时没有申请专利,但政府的利好政策出台后,我们会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像国有企事业单位自行实施其发明专利的,在专利有效期内,每年需给予全体职务发明人的报酬总额应不低于实施该发明专利营业利润的5%,转让、许可他人实施专利或以专利出资入股的,给予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报酬应不低于转让费、许可费或出资比例的20%,这些利好政策对我们有时也是一种指引。”
政策的给力,让创客空间也有了更强的活力。4月,成都10家众创空间都有了各自的成长规划和创业路线;英特尔正式宣布启动投资达人民币1.2亿元的全球首个“英特尔众创空间加速器”计划,成都是该计划落地的重点城市之一;5月,在成都市的科技活动周上,数百项创新创业、科普惠民动漫吸引着众人的眼球;“成都创客空间联盟”成立,该联盟将推动成都众创空间之间的协同创新,并将为已加入众创空间的4000多名创客提供优质孵化服务;“互联网+科普基地——成都科普3D互动平台”上线。
作为一个把家当做创客空间的创客,贺亮和他的小伙伴们研发一款产品已有两年时间,他告诉记者:“我没有去成都任何一家创客空间,但和创客空间里面的很多创客都有密切的联系,有很多交流,包括行业和政策等很多方面,创客群体是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群体。”
在创客们看来,成都上空,正弥漫着前所未有的浓郁的创新创造气息。
记者手记
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创客自身的热情,推进政策的利好,让成都的创客激情高涨,也让成都的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但如何建立一种长效的发展方式,如何让创客拥有自在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又成了很多创客和创客空间开始考虑的问题。
创客空间联盟,其实就是更好的整合资源的一种方式,联盟可以促进创客空间的交流,可以把不同空间的创客们组织起来,举办大型活动或完成大型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创客行列,这些最初的尝试,都会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
无论是创客空间联盟,还是创客协会,这些初体验,也都面临着需要大量干实事的人才;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改变现有依附学校、政府和企业生存的现状;理清创客空间之间的关系,做好协同从而形成创新合力等几大问题。
跟创客交流,记者听得最多的是,创客是一个孤独的角色,没有人代替,没有空间偷懒,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需要自己和团队的坚持,研发的辛苦除了自己,别人很难理解,调整好自己,理清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是首位。而把不同专业、性格、爱好的人团结起来做一件事,本身就是一种很酷的尝试,将无形的想法有形化,本身就很有“型”。
作为一个想创业的创客,要做好一件事,光靠最初的兴趣和个人的坚持是不够的,需要整个团队的合力。所以,除了理清自己,创客空间与创客空间之间也需要整理,因为每个创客空间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主打路线和产业,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找到一种合理的发展模式和方式,在不损害他人权益,不非法谋取利益,所做产品能推动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才能让整个行业良性发展。
创客,创客空间,众创空间,在肥沃的政策沃土上,大家都在奋力生长,但最终,谁能抵挡住烈日凉风?谁能开出映日荷花?谁能从泥土里结出硕果?或者彼此根须相连,携手成长?无论怎样,他们必将带来某些改变,请拭目以待。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5月28日http://scjjrb.newssc.org/html/2015-05/28/content_22061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