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西南交通大学广大师生热切关注全会盛况,积极收听收看,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并在全校掀起讨论热潮。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余敏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开启“十五五”新征程的重要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特别是作出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重要部署,为学校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一流大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西南交通大学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的政治任务,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入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实践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学校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加快建设“一园五区”新形态科创园,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坚决答好“教育强国、交大有为”这一时代命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闫学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开启“十五五”新征程的关键会议,对于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具有重大意义。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所作的报告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催人奋进,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擘画奋进蓝图的政治智慧和战略伟力,充分展示了我们党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历史担当和坚强决心。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建成教育强国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也是推进西南交通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五年。当前,西南交通大学正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学校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纲要。面向未来,西南交通大学将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前瞻性、系统性谋划学科方向与布局,持续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坚定的步伐,向着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一流大学的目标加速迈进。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我国在新征程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描绘了宏伟蓝图。全会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作为长期奋战在轨道交通一线的科研工作者,我亲历了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式发展,更加深刻体会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对于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保障作用。我将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的科研实践,在立德树人中践行初心使命,立足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优势平台,着力培育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建设交通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何川: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我既是教育工作者,也是科技工作者,必将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隧道工程智能化建造,不断提升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坚持不懈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技术创新写进工程实践里,立足轨道交通领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重大工程建设,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级领军人才龚正君: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坚持将发展经济的重心置于实体经济,坚定不移地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加速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我们应遵循全会部署,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交通强国建设中铁路先行的步伐,加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积极推进绿色智能建造与现代化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力争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走在前列、树立典范。
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崔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作为桥梁教育和科研工作者,我更能深切地体会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关于交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高铁营业里程超4.5万公里,规模世界第一,桥梁跨度最大为2300米,有望突破3000米。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我感到非常自豪。
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机械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罗大兵: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具有承前启后、擘画蓝图的战略意义。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成就,指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良好,强调“十五五”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规划了发展目标与原则。作为高校工科教师,我们必须紧扣全会提出的“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求,重塑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强化产教协同育人、推动科教融汇创新等关键路径,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切实以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支撑和推动国家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胡海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催生新质生产力”,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方向。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战略支点,需对接国家战略。西南交通大学将科学制定“十五五”规划,构建“1总规+10专规+N分规”体系,激发“一域五纵五横”学科群效能,彰显大交通特色,推动全会精神转化为建设交通特色高水平研究型一流大学的实践,确保近中远规划协同、目标举措连贯。我们将为四川打造西部创新高地、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及中国式现代化聚力汇智,贡献西南交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廖军:
“十四五”期间,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取得抗疫全面胜利,应对多重风险挑战,经济、科技等实力全面跃升,为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肯定“十四五”成就,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发展目标与任务,为乘势而上实现2035远景目标绘就宏伟蓝图、指明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发挥马院学科优势开展研究阐释与理论宣讲;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将全会精神融入教学,确保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以高度自觉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民革西南交大支部委员会主委、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陈磊: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一名原子级制造的科研人员,我倍感使命在肩。原子级制造代表着制造技术的极致,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根技术”,今后我将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围绕原子尺度界面调控等前沿方向持续攻关,同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站好讲台,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作为一名党外人士,我也将不断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并结合专业优势,形成高质量的建言献策,为“十五五”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无党派人士、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副教授赵志俊: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提到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的“十五五”发展目标,这一目标让我倍感振奋。作为一名智能制造微纳传感芯片领域的高校科研人员,深知芯片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零件”——微纳传感芯片是智能制造的“感知神经”,其性能直接关系产业智能化升级成效。今后,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立足岗位深耕研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芯片灵敏度、稳定性等瓶颈发力,助力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我也将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积极建言献策,以无党派人士的担当作为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渊博: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它关系到我国党和人民在未来关键五年内的发展规划和行进方向。我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中,感受到了我国发展前所未有的坚定信心和明确方向。我从中体会到了我国发展的三个新:一是新理念,特别是创新理念深入到国家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二是新路径,全会从体制变革到宏观布局,从机制设计到政策实施,都展现出一条清晰且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路径,为国家长治久安和持续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新期待,相信全会的擘画将带来全国上下一心的奋进局面,各行各业都呈现出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新气象!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甘升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指明方向。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必须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创新与文化自信的统一性——既敢开拓创新、挑战难题,又坚守中华文化根脉,增强民族认同。一方面,我们要通过红色教育实践、科学家精神宣讲,强化学生使命感,引导其树立科技报国志向,融入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另一方面,要着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交大青春力量。
机械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生研究生许志伟: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相关内容后,我倍感振奋。会议勾勒了“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使命,承载着亿万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的期待与信心。全会勾勒的发展蓝图中,关于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的部署,为青年科研人指明了前行方向。作为一名交大博士生党支部书记,我将积极响应全会精神,紧扣全会科技发展部署,引导支部党员坚定科研报国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对接,深耕科研,将科研扎根于祖国大地,在攻克技术难题中践行初心,力争产出更多创新成果,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肖云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举国关注,催人奋进。会议系统勾勒了“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全会中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我深知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理想信念,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同时传承和弘扬奋斗精神,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5级硕士研究生、西南交通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马尔康分团团长王筠然: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对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推动这一时期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守“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点,作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我深有体会。支教中,我不仅传递课本知识,更与他们分享见闻,在彼此影响中共同成长。当沉默的学生主动举手、进步的孩子展露笑颜,我真切地意识到对于我来说,“人民至上”把每个学生的成长放在心上,将他们的渴望与信任化作看得见的进步。我会牢记“人民至上”,扎根教育一线,为祖国西部教育事业贡献青年力量,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西南交通大学第十二期青马工程“精英人才”班学员刘婧烨: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深刻认识到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大意义。全会总结新时代发展经验,为坚定制度自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的精神,是百年变局下国家发展的战略指引,更是青年成长的精神坐标。这要求我们保持清醒、锤炼本领,让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作为即将赴西部支教的青年大学生,我深有感触。我将以脚步丈量西部热土,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践行初心,用实干回应时代呼唤,在新征程书写无悔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