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教师”。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光荣入选,是四川省唯一入选的教师代表。

初入四川 立志改变中国铁路落后面貌
1981年,翟婉明刚考上西南交通大学。开学前夕,他乘火车从老家江苏靖江赶到位于四川峨眉山的学校,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坐火车,没想到大雨致使宝成铁路一段路基塌方,只好绕道,翟婉明两天一夜左右的车程变为三天四夜,车厢被挤得水泄不通,想找个站的地方都难,更别提有空座了,这样的遭遇让翟婉明第一次坐火车的兴奋劲儿很快就没了,中国铁路竟然如此落后,好像当头挨了一棒。穷则思变,这一次经历让他心底萌发了改变中国铁路落后面貌的想法。
“翟模型”破解世界性难题
进入大学校园,翟婉明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头,如饥似渴、夜以继日地勤奋钻研,并一路以“第一”的优异表现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业,进入中国铁路交通科研的前沿领域。轨道交通工程动力学与振动控制是翟婉明长期研究的方向。在当时,经典的车辆动力学、轨道动力学理论是将车辆和轨道分开进行研究的,不能很好解决复杂的车辆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问题。针对传统研究的局限性,翟婉明大胆地提出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即把车辆系统和轨道系统视为一个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的大系统,综合研究列车在线路上的动态行为,结束了长期以来将机车车辆和轨道割裂开来研究的局面,在国际上被称作“翟模型”。如今,翟婉明首创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全新理论体系已成为国内外轨道交通动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国高铁速度不断提升的重要理论支撑。
人生与中国高铁“耦合”
翟婉明在实验室攻坚克难的时期,中国铁路也开启了快速发展的序幕,一个个高铁工程现场为翟婉明提供了验证自己研究的绝佳场所,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铁、成渝铁路、大秦重载铁路……通过现场调研与反复试验,在解决工程难题的同时,翟婉明也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珍贵数据。计算、仿真、试验彼此印证,“翟模型”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推动中国铁路技术逐步攻克高速行车振动难题、走向世界前沿。提起自己的成就,翟婉明总是很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做的事,只是很幸运赶上了铁路大发展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有那么多机遇要去创新、去实践。
将教书育人作为终身事业
翟婉明将教书育人作为终身事业,从教40年来,坚守轨道交通领域教学与科研一线。他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超100位。

在四川省庆祝第41个教师节主题活动上,翟婉明院士也分享了他的育人之道。他说:“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教学内容与科研前沿是分不开的。学界的前沿,就是课堂的终点。所以我一直坚持在课件中更新最前沿的学术研究进展,把科研成果体现、反馈到教学中去;也带领学生们走出课本不断实验,验证扎实理论、以创新思维实现科研突破,形成学术研究的良性循环。我相信在重大的科研实践中培养高层次人才,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科研应用能力,也能锤炼学生的品质品格。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轨道交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