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西南交大高仕斌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通过科技部绩效评价

来源:电气工程学院 日期:2025/04/02 09:58:21 点击数:

近日,西南交大电气工程学院高仕斌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顺利通过科技部绩效评价。

该项目由西南交通大学主持,联合国能包神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华北电力大学、湖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中铁第一、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高校和企业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落地示范。

高仕斌教授带领项目团队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突破、成套装备研制和示范工程建设,在国能包神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03km繁忙重载铁路上升级改造了6座牵引变电所和1座分区所,实现了重大科技成果落地示范。

在项目执行期内,项目团队克服了建设地理位置偏远、覆盖面宽广、铁路大系统运输安全与工程改造冲突等困难,在系统架构、自洽技术、功率变换和能量管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示范工程建设与运行为新能源接入轨道交通提供了从顶层设计到工程落地的全过程、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积累了极为宝贵的技术研发与工程建设经验,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实施,构建绿色低碳化轨道交通技术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230230.png

在绩效评价过程中,高仕斌教授汇报了项目的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主要技术创新成果和示范工程建设等内容。绩效评价专家组与示范工程现场进行了视频连线,查询了示范工程落地和现场应用效果。

专家组对绩效评价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和详细的质询,结合示范工程应用效果,对项目完成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构建了多所功率跨相转移的“新能源+储能”型牵引供电系统,实现了新能源接入27.5kV牵引供电系统、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牵引负荷削峰填谷和应急供电,形成了“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体系;建立了“网-源-储-车”多端口多能流耦合模型,提出了“网-源-储-车”协同供能系统潮流分析与稳定运行方法,为新能源接入牵引供电系统设计与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撑;突破了多类型功率变换、多层级广域保护、多能流协同管控等关键技术,研制了高弹性、高效能“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成套技术装备,为新能源接入牵引供电系统提供了核心技术与装备;建设了最大6MW新能源、4MWh储能接入的303公里“网-源-储-车”协同供能示范工程,示范了5种因地制宜工程模式。

高仕斌教授一直致力于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的自主创新。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是他带领团队践行国家“双碳”目标、推动轨道交通绿色低碳化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作者:赵娜   编辑:曾潇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