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协同创新发展,11月9日下午,由学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主办、设计艺术学院承办的交叉学科沙龙(第一期)“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融合”在D1报告厅成功举办。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平教授,学校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卫华教授,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长江学者朱庆教授,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郝莉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旻昊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学者陈辉教授,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滕飞副教授,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周南,设计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支锦亦教授以及学院师生代表80多人参加。活动由设计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闵光辉主持。
闵光辉简要介绍了学院情况,表达了学院对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视,代表学院对参加活动的教授、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闵光辉指出,今年9月份教育部发布的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中,设计学被定位为交叉学科,这对于学院来讲,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学院要以举办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沙龙为契机,思考融合的路径与方式,并通过再细化再探讨,促进学院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质量的全面提升。
与会专家学者分别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以及对于交叉学科、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理解,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分享。王平教授强调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肯定了学院学科交叉融合取得的成果,期望本次沙龙能够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张卫华教授结合不同国家的案例以及中国高铁、列车的发展历史和产品案例,从概念创新、文化对概念创新的影响、概念创新对技术的影响、设计中的哲学与艺术四个方面讲述自己的理解。朱庆教授介绍了测绘学科的“地图学”与摄影、建筑、电影等行业的结合研究,描述了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融合的效果,强调实景三维场景的强沉浸性和强交互性离不开科技与艺术的有机结合。郝莉教授提出为什么艺术与科技、部分学科与艺术难以相融合等问题,并从创新角度阐述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重要性,强调设计学科要保持开阔的视野,将创意设计与先进的制造设备相结合。陈辉教授从材料与艺术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材料加工的场景为例,认为科技与艺术应该双向赋能,同时要敢想敢干,找到龙头项目,建平台与人才体系。滕飞教授结合近期热点AI制图等,介绍了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解读了艺术应如何反哺工科这一话题,并由此提出促进学科融合的思路方法。支锦亦教授以“创造美好的乘车体验”为主要内容介绍了设计学科的发展状况和部分研究,展示了学院在高速列车工业设计与人因工程等方面,利用交叉学科融合的一系列最新成果,指出既要在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上统筹协调,也要在体制机制特别是人才上做好保障,通过有组织科研全面全方位相互介入,促进新的交叉学科与传统学科同步发展。朱旻昊教授表示以沙龙的方式推动学科交叉合作很有必要,他希望进一步推动学科间的深入合作与创新。
王平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强调了三点,一是加强艺术和科技跨界融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二是希望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艺术和工科融合的良好氛围并开展更多有组织科研;三是加强对艺术设计学科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大对交叉学科融合成果的考核量化。
此次“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融合”交叉学科沙龙,为广大师生营造了浓厚的跨学科交叉交流氛围。活动前后,与会专家还考察了学院科研实验室及学生优秀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