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提高教学质量 聚焦课程教学:学校举办2017年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7/06/12 11:36:00 点击数:

6月9日下午,数百名师生齐聚九里校区国际会议厅,共同参与学校举办的2017年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学校副校长冯晓云、相关单位负责人、本科教学负责人、在研教改项目的项目组成员、“翻转课堂”课程团队成员、2017本科教改优秀案例获奖教师以及兄弟高校的教师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为了深入贯彻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动适应新时期学生与学习的巨大变化,加快学校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的步伐,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和成长经历,16名学校教师代表围绕“新生研讨课”“通识课程”“跨学科”“互联网+教育”话题,总结教学经验、开展教学讨论。

“新生研讨课”主题论坛中,作为《高速铁路与列车纵横谈》任课老师 ,副校长冯晓云以“开设新生研讨课,体味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为题进行主报告。分析完大一新生特点后,冯晓云表示该课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目标为:让新生摆脱应试教育,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体;激发学生对轨道交通领域学科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写作等综合能力;塑造学生价值与人格,培养学生批判、多元等思维模式,使学生精神成人;多方位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随后,她详细介绍了“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研讨为辅”“辩论型和汇报型学生研讨为主”“体验式教学”“家庭聚会”等课程实施细节与教学成效——学生的教学反馈表上多次高度评价这门课程。最后,她说,在开设新生研讨课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师生交融、共同进步、教学相长带来的幸福和快乐。随后,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王坤以“教师角色在新生研讨课中的退与进”为题,总结教师角色转变:要“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范美坤以“从生活到科学——环境学科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初探”为题,总结了“建立网络平台方便沟通”“从身边案例培养学生兴趣”“邀请专家和研究生加入课程加深学生的专业兴趣”的教学经验。物理学院孙燕云以“格物致知正心修身”为题,表示要让学生聚焦学习的本质和过程。最后,教务处处长郝莉对冯晓云、王坤、范美坤、孙燕云和学生代表、《高速铁路与列车纵横谈》课程助教汤辉玥进行深入采访。

“通识课程”主题论坛中,外语学院院长李成坚作了题为”通识教育:高校外语教师能力发展新方向”的主报告,详细介绍了外语学院跨文化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目前,外语学院建设了面向全校开放的跨文化通识课程群,包含4大模块、18门课程,最终取得“大学外语教学重构”“学术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整合专业教学和大外教学团队”“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互促”的效果。随后,人文学院沈如泉做了题为“从厨房开始的诗歌之旅”报告。他认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日常生活审美化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文学院肖平以工程伦理为例,对“大学课堂讲什么,怎么讲”进行反思。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雷鸣探讨了如何以兴趣为引领,提高教学效率。最后,文科建设处处长张雪永对该主题论坛发言教师和学生代表严开进行访谈。

“跨学科”主题论坛中,体育部宋爱玲作了题为“基于跨学科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体验式课程”主报告。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这门课程横跨经管、电气、体育、力学、机械五大专业。为将原本相对独立的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和再构建,教学团队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探究。工程训练中心李君作了题为“‘真实’体验式的跨学科课程建设分享”报告,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学习是本能,“教”是帮助“学”的,可以无“教”,但仍然有学;体验即学习;“实”做体验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2015级茅以升学院电气班的石嘉惠同学简述了在李君课程中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收获。地环学院郭永春作了题为“跨学科课程建构的思考与实践——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思考与践行”报告,重点强调了“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转变。材料学院杨维清师做了题为“‘破茧成蝶’——项目引导型实践教学探索”的报告,提出了先造“火车头”(项目),后造“火车尾”(知识)的教学理念。教师发展中心特聘教授范怡红对发言嘉宾和学生代表石嘉惠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互联网+教育”主题论坛中,机械学院张祖涛作了题为“构筑‘三堂互融’慕课混合教学模式,培养机械类学生创新能力”主报告。他分享了团队“三堂互融”慕课教学模式:第一、构建“理论慕课+实践慕课”慕课体系,第二、构筑 “三堂互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第三、多环节并举建立基于产出的全过程评价体系。数学学院潘小东作了题为“信息时代的课程资源建设”的报告,重点介绍了团队制作开发的《高等数学》移动交互式数学云教材。马克思主义学院许义文作了题为“《基础》课SPOC混合式教学的探索”报告,重点介绍了思政课教学中采用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经济管理学院李泽尧作了题为“让慕课(MOOC)为我所用的几个环节”的报告,提出应逐步完善慕课实践的具体方法。国家级教学名师、力学与工程学院龚晖主持了采访研讨环节。发言嘉宾和学生代表对“互联网+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最后,冯晓云总结呼吁,“让我们一起把所有的心血都奉献给学生,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

作者:夏小童 高金锋 于洋     责任编辑:夏小童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