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西南交通大学第十二届“萌芽杯”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暨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圆满举行

来源:电气工程学院 日期:2017/06/26 14:45:00 点击数:

6月22日,西南交通大学第十二届“萌芽杯”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暨第三届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在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创业大厦圆满举行。本届大赛由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主办,电气工程学院、四川省大学生创业中心、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研究生院、学工部、校团委、国际创新创业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等校内外各部门组织协办。


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萌芽杯”作为学校一项有影响力的传统赛事,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实现成都、犀浦、峨眉三校区联动,迄今累计参加人数达6000余人,现已发展成为校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创新创业活动。大赛自开赛以来,共吸引300支团队报名参加,提交项目作品290个,参与学生超过6000人。经过初赛评审、复赛答辩,共有14个创业项目进入决赛,涉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个领域,体现了高校学生紧密结合时代特色与社会发展创业的特点。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沈火明、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常委副主任任旭东、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陈维荣、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刘朝晖、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王书会、西南交通大学团委副书记王蔚、西南交通大学学生部部长助理郭立昌、西南交通大学科研院许思婕老师等校内外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决赛。

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常务副主任任旭东发表了欢迎辞。他表示,本次大赛主题为“搏击互联网+”新时代,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旨在通过大赛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他说,四川省创新创业中心高度重视比赛的举办,并对西南交通大学赛事规模与安排给予肯定,希望借此机会与学校共同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电气工程学院陈维荣院长代表赛事筹备委员会做筹备工作汇报。据陈维荣院长介绍,自大赛启动以来,电气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大赛筹备工作,成立由院领导领衔的筹备小组,与校级各部处单位、学院领导实时对接,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汇报工作进度,确保筹备工作扎实推进。同时,结合两项比赛的性质,筹备组精心策划,相继邀请知名企业家和专业讲师进行专业培训、项目对接等,使企业和团队通过参赛获得深度培训机会,打造赛事的品牌效应。陈维荣院长表示,筹备组在在设计好大赛和同期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学院双创教育发展的前景,思考总结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及实践的后续工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沈火明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比赛是在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下,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的指引下开展的,在西南交通大学121年历史中,学校注重创新与创业,创造了无数的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值此创建世界“双一流”高校的契机,学校举办本次比赛,将时代赋予的创新精神和交通天下的崇高理想结合,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决赛邀请了四川省“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评审专家、四川昊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支平,四川省“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评审专家、成都创梦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希鸿,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晓琼,四川省“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评审专家、成都1798创投基金CEO郭树林,四川省“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评审专家、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副院长苗苗,四川省“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评审专家、伯恩资本创始合伙人兼副总裁李文龙担任评委。

 


决赛现场精彩纷呈,14支参赛队伍在路演中各展所长,评委以犀利的眼光从创新性、团队情况、特点成果、商业市场前景多角度评价了各个项目。有合理利用高校科研平台,致力于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云端研发条件的创意项目;有考虑高速列车驾驶,设计互联优化操纵驾驶节能指导装置,提高列车节能性、准点率和平稳性的最优操作方案;也有基于大数据分析,致力于快递盒回收和绿色快递盒的研发,促进生态环保建设。选手从科研、经济、环保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探索。其中,奥创科技公司展示的高分子材料刮擦实验测试系统引人关注,该测试系统是用特制刮头以位移加载模式或力反馈加载模式在高分子材料表面进行刮痕实验,项目成本低、利润高,与市场结合度高,市场前景体量巨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净水浮萍——全天候的自动化鱼塘管家、探酷·水域智能勘探、分布式无人机自续航平台、地铁一码通系统、基于物联网的新型隧道通风装置、“回盒”——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快递盒回收平台、基于轨道自发电的铁路道岔防雪系统、Brainlink-智能家电控制可穿戴设备共八个项目的团队获得三等奖。iElectric电力电子云端实验平台、车载互联优化操纵驾驶节能指导装置、精密连接件实时多分类智能筛选机、可植入3D打印磷酸钙基骨修复支架材料四个项目团队获得二等奖。一等奖由纪世材料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和奥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得,其中,奥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还获得了1798创投基金CEO郭树林的青睐,双方现场签订了200万元的合作意向协议。


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围绕“价值塑造、人格养成、能力培养、知识探究”四位一体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五有”交大人。学校每年主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SRTP和创新创业训练等科创项目,参与学生人数达到2万余人次/年。国家级大奖连年突破,从2014年来,连续四年平均增长近20%,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0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6000余项,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现创新创业全覆盖同时,从点上得到突破:我校学生分别荣获第八届、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我校代表队获2016年北美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outstanding);连续五届获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连续三届获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一等奖、我校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连续九届入选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作者:谭笑     责任编辑:陈丝丝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