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放一行来到西南交通大学,开展关于“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激励政策落实”重点视察。
参加视察的还有省政协常委、科技委主任黄峰,省政协科技委原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协主席谭志昕,省政协科技委原副主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党委原书记李达忠等省政协科技委员会相关领导、部分省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飞,副校长张文桂,校长助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何川及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陪同视察。
陈放一行首先考察了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对学校在轨道交通学科的极强实力留下深刻印象。
座谈会随后在学术交流中心多功能厅举行。徐飞主持会议,并代表学校、代表校党委书记王顺洪,对陈放一行的调研、指导表示热烈欢迎。
张文桂汇报了学校基本情况及有关科技人员激励政策落实情况。我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相关负责人就学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情况也进行了详细汇报。
在随后的现场交流中,从法理、情理等层面,大家就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热烈讨论。
其中,徐飞谈道,在成果没有转化之前,其价值只是理论上的,而如果科研人员也能拥有产权的话,成果就能更好地通过转化形成实实在在的价值,国家也就可“放水养鱼”。就此项改革,徐飞进行了深入阐释,他说,以前的专利纯为国家所有,而我校提出的是国家、集体、个人混合所有,这是最根本的一个变化。徐飞认为,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科研人员付出的不是简单劳动,而是复杂劳动,不是一般的劳动,而是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国家发放的工资、奖金、津贴不足以对价他们的付出。“怎么才能对价呢?那就是除工资、奖金、津贴之外,还要加上产权认证,以产权认证体现发明人的创造性贡献,真正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徐飞还谈到此次改革的又一重大变化,即从“先转化,后确权”,变为“先确权,后转化”。他说,这里要注意,此“权”非彼“权”。“先转化,后确权”的“权”是股权,“先确权,后转化”的“权”是产权。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就应该把事后奖励变为事前的激励,让科研人员“不用扬鞭自奋蹄”,从而从源头上解决发明人转化成果的内在动力。徐飞表示,大家应进一步深化认识、提升共识,“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个需要大家讨论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的事”。
徐飞同时提出,这一改革在实际操作层面也面临很多难题,包括科研团队中每个人的产权如何确权分割;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机构的付出又该得到多大的回报……“无论如何,这件事情,值得我们一起探索”,他说,希望大家共同探索,尽快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在认真听取讨论后,陈放讲话指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要持续推进,相关法律法规也要适应发展的要求。他表示,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四川省也在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此项改革。他充分肯定了学校在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所作出的突破性贡献。他说,“很多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这个改革是个好事,但现实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西南交通大学的实践为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提供了依据,他希望学校继续总结经验、深度发掘、学习探讨好的做法,找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