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南交通大学在犀浦校区北区体育场举行“西南交通大学2025级学生开学典礼”,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闫学东寄语2025级新生,以下是原文:
西南交通大学自1896年建校以来,一代代交大人秉承“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和“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见证和参与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不断奋进的光辉历史。
同学们,你们的到来,让拥有129年历史的西南交通大学历久弥新!从今天开始,“交大”就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交大人”就是我们终身的身份标识。那么何为交大?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交大人呢?借由今天这个机会,我想与大家分享几点思考。
交大之大在于“师者之大”。从以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等为代表的40余万栋梁英才,到3位“两弹一星”元勋、65位海内外院士和38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再到如今2700余名专任教师、200余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坚守教学科研一线,他们的学识、品格与担当,将成为你们大学时光里最珍贵的“人生教材”,潜移默化影响你们一生。
交大之大在于“空间之大”。从犀浦到九里、从东部到峨眉,一校两地四校区、占地5000余亩的空间格局,既是覆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沃土,滋养创新萌芽;也是联通世界60个国家和地区、20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平台,让思想跨越山海、碰撞共鸣。在这里,你们的视野不会被学科藩篱所限,你们将拥有足够广阔的舞台去丈量世界。
交大之大在于“平台之大”。轨道交通领域最系统的国家实验室体系,“高温超导磁浮试验线”“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引领未来超高速轨道交通科技发展,“准环对称仿星器”解锁“人工太阳”奥秘,世界最大边界层风洞赋能众多超大桥梁建设……这些“大装置”“大平台”,不仅承载着大国工程背后的核心科技,也将成为你们探索未知、实践创新的坚实底座。
交大之大在于“学问之大”。学校围绕“工科卓越、理科强基、文科优新、生医拓展、前沿交叉、数智赋能”,全力打造以大交通学科群为塔尖,五大行业学科群和五大基础学科群交叉融合、相互支撑的“一域五纵五横”塔网式学科体系。24个学科上榜“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11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大学问”在交大,是创新与实践的耦合,是工程与人文的交融,是个体与时代的共鸣,更是你们在未来创造无限可能的有力支撑。
交大之大在于“情怀之大”。学校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成长繁盛于祖国复兴之时。从抗战时期万里播迁的弦歌不辍,到抗美援朝师生工程队三次奔赴战场的热血担当;从支援三线建设全体师生的慨然内迁,到为中国高铁树起国际标杆的技术突破,交大人始终坚守“灌输文化尚交通”的使命,心怀“文轨车书郅大同”的情怀,守交通之本,行大学之道,励精图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同学们,你们生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在这场跨越百年的接力赛中,你们接过的是交大人代代相传的精神薪火,更被新时代赋予了历史重任。对于即将开启的学习新征程,我想谈几点希望,与你们共勉。
一是希望你们做“精勤求学”的交大人。专心勤勉、探求学问,这是同学们的为学之本。大学学习是同学们人生至关重要的筑基阶段,非一朝一夕之功。学校沈志云院士便是“精勤”的典范,虽年逾97岁高龄,却依然以敏锐的学术眼光紧盯未来行业发展,为学校持续推进轨道交通科技创新提供宝贵建议。更令人动容的是,即便早已是行业泰斗,他仍坚持为学生授课,用自己对学术的执着与热爱,点燃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同学们,学习、读书、科研,是为了继承、探究、发扬,希望你们敏而好学、克制浮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跑好求学路上的马拉松。
二是希望你们做“敦笃励志”的交大人。敦厚诚信的品德,成就大事的志向,这是同学们的成才之本。从学校走出的3位“两弹一星”元勋便用一生践行着这一精神底色。姚桐斌放弃海外优渥条件坚决归国,让我国火箭摆脱对国外材料的依赖,为中国航天筑起了坚实根基;陈能宽扎根罗布泊戈壁滩,深耕爆轰物理研究关键领域,为核武重器腾空奠定了关键基础;吴自良攻克原子弹核心材料分离难题,为原子弹装上了“关键心脏”。这些前辈学长始终以敦笃之志坚守科研初心,将个人的学术理想完全融入祖国“两弹一星”事业发展,用“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选择,生动诠释了交大人“成就大事”的雄心壮志。同学们,希望你们树立家国天下之志,把个人的理想与党和国家的需要、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三是希望你们做“果毅力行”的交大人。“果毅力行”要求同学们果敢坚毅,身体力行,这是同学们的作风之本。从书本上得到的学问终究是表象化的,要想深刻而透彻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要勇于实践、知行合一。2021年起,学校组建川藏铁路建设博士服务团,连续五年、累计近百名博士生深入海拔数千米的高原、隧道,用专业知识破解选线测绘、岩爆、冻土等难题,他们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成长永远发生在“走出舒适区”的实践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而交大人的“试验田”,可以是轨道交通实验室的操作台,可以是川藏铁路的建设现场,也可以是服务乡村振兴的偏远山区。同学们,希望你们锤炼滴水穿石的奋斗韧劲,精益求精,做实干家,完成从“理论学习者”到“问题解决者”的身份转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
四是希望你们做“忠恕任事”的交大人。忠诚无私于公,尽心竭力于事,这是同学们的成事之本。相较于专业知识的积累,这份品格更是决定你们能走多远、能成多大事的关键所在。抗战时期,交大校友四散各地却始终心系母校,修房屋、制桌椅、筹仪器,用行动诠释“忠诚于公”;学校体育教师徐家增九次随校搬迁,宁弃家当也要保住体育器材,用坚守注解“尽心于事”。
今天,这份“忠恕”可以是实验室里对数据的严谨求真,可以是团队合作中的相互支持,还可以是面对诱惑时的坚守原则。同学们,希望你们谨记“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为人有担当,做事讲原则,选择顾大局,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以坚实的脚步走好接下来的交大之路,一点一滴将梦想浇灌成现实。
亲爱的2025级新同学们:
从1896到2025,从蒸汽机车到智能高铁,交大人用近百卅年华的奋斗证明:青春的光彩,永远在与时代同频、与祖国同行中闪耀。从今天起,你们的故事将与交大的历史交织,你们的梦想将与“交通强国”的使命共振。希望你们以“严”字当头,承扬双严传统;以“实”字托底,践行交大精神。愿你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书写属于你们的闪亮青春!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2025年9月7日
https://jgprod.cdrb.com.cn/jg_app_news_detail_h5_client/pages/news/article/detail?id=1669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