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视点

通往无限可能的交大号——201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毕业生代表发言稿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7/6/28 15:25:00    点击数:26019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的杨泽林,很荣幸能够作为毕业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

四年前,我们拉着行李箱走进西南交通大学,搭乘上了一辆通往理想的交大号专列。今天,我们就要离开交大,奔向人生的下一个站点。当初室友间的自我介绍变成如今离别前的互相叮咛;当初加入社团的踌躇满志变成如今对一起奋斗时光的深深留恋;当初课堂上与老师同学的激烈讨论如今定格成一张图书馆门前的毕业照片。

人在离别时很容易回想当初。回首四年,有一段时光特别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大三时参加第十一届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的经历,特别是2016年5月20日国赛答辩那一天,发生了两件事情让我特别感慨。

第一件事是当天上午,在前往赛场的公交车上,车载电视播放着“长沙磁浮列车核心技术由西南交大提供”的片段,后排的两位乘客用本地口音说“看看人家西南交大多牛”。此刻,我以母校为荣!第二件事是当天下午,我们的作品得到32位专家评审的高度认可,从80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最高分。当大赛组委会秘书长在颁奖典礼上特别表扬西南交大作品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原来通过我们的努力,也可以让母校以我们为傲!

很遗憾,当时只有我一个人作为代表上台领奖。我深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团队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在今天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特别感谢学校能够包容地允许我的其他四个小伙伴一起上台,共同完成大学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发言。下面,有请交运学院的辛怡,电气学院的王钊、冯靖,信息学院的马小军上台。请大家给他们一点掌声!


大家好,我是交运学院辛怡。

我是电气学院王钊。

我是电气学院冯靖。

我是信息学院马小军。

虽然我们团队的颜值不高,但是小伙伴儿们的大学时光都非常精彩。


首先我要介绍我们团队唯一的女生,她放弃了竞赛保研的机会,做出了一个让我们十分意外的选择。下面有请辛怡讲述她的别样精彩。

大家好,我叫辛怡,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毕业生。

回顾大学四年,除了这个团队带给我的荣誉,还有太多感动和值得讲述的事情。

看看我们入学时的照片和四年后毕业时的照片,多少人从青涩走到成熟、从迷茫走向自信,我相信在座的好多人身上都有堪称逆袭的故事,我也一样。如果说大学四年有一件最让我骄傲的事,那一定是我拥有足够多的经历。

我做过我们班名副其实的倒数第一,也通过努力得到过一等奖学金;我参加过不少学生社团,也坚持做了四年交运2班的团支书;我做过酒店的服务生,受到过客人的故意刁难,也当过一个俱乐部的主席,实现了一个团队的从无到有。大学期间走过国内外34个城市地区,徒步、登山、潜水、马拉松,让我感觉自己一直在路上。

这些经历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多体会和感悟,每一次选择都是在铺设人生的轨道。有的人延伸到北上广,有的人选择回家乡,而我的选择是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马边中学当一名支教老师。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这样选择?我的思绪回到了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到了马边中学。那里落后的教育水平、闭塞的教育观念、老百姓心里根深蒂固的“读书无用论”深深触动了我。我想把我的所见所闻告诉那里的孩子,告诉他们“能追无限景,始是不凡人”。

同样的,今天,我们将走向四面八方,散布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或继续深造,或走向就业。个体上,我们是一个个孤单的节点,但只要彼此相连,就是一张可以承载交大梦的校友网。我们与母校一起努力,终有一日,就能实现“天地交而万物通”、“文轨车书郅大同”的伟大理想。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位肌肉男,我想他是交大绝大多数理工男的缩影,有请王钊讲述他的蜕变故事。

大家好,我是王钊,来自电气工程学院。

曾经,我是团队中衣着最邋遢的程序员,经常在宿舍点外卖、熬夜打代码,理所当然,没有女朋友。

大学生活中,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也想有八块腹肌的完美曲线,但却没去健身;考试前的那一晚,有没有想过要当学霸,制定了密密麻麻的计划,但却没有执行?

我有!2015年暑假,嚷嚷着要做电子设计的我得到了一个参加国赛的机会,但我没敢收下那个机会,因为我怕输。“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舒服。”这,大概是那一刻我最真实的想法。几个月后,我在朋友圈看到了学长获得国家一等奖的消息,这反而激起了我的斗志。

那之后,我再也没胆怯过了。大二那年,我信心满满地带着自己的赛车去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当天我们的最好成绩是54秒,而第一名的时间只有27秒,布线整齐的印刷线路板、低重心设计、软化剂处理过的轮胎、对手的赛车美得像一件艺术品,而我找不到自己赛车的任何一点优于它。现实给了我狠狠的教训。古人云“知不足而后奋进,弥差距惟自强”,我不能原地踏步,自满自足,而要努力突破,去做那个更好地自己。在之后的飞思卡尔竞赛中,我挑战了难度最高的双车竞赛;在服务外包大赛中,我撰写完成商业策划书;在交通科技大赛中,我做出了一款可以上线的app。

精彩的人生需要不断的突破自我,就像中国高铁一样,永远去追求更安全、更高速、更绿色,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四年的交大生活,在我心中埋下了勇气的种子。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变成了自信。今天的我不畏失败。体弱多病的我,健身,追求强健的身体,大家应该可以隐约感觉到我现在的肱二头肌与胸肌;不愿出门的我,旅行,认识更广的世界;不善言辞的我,交友,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现在,我从不吃外卖,只在白天打代码,而且,有了女朋友。

感谢交大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同学们,我们不同的选择编织成了纵横交错的路网,不断地自我突破提升了前进的速度。无论是辛怡做出的选择、王钊做出的突破,还是同学们在大学四年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包含了交大精神给我们的动力。“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就是我们人生列车最核心的列控系统,即使在平凡岗位,无论面对多大的挑战,我们坚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这里,请允许我们代表全体2017届毕业生做出庄严的承诺:我们将倾尽全力,用更好的自己,回报更好的交大!

在此,请允许我们代表所有2017届毕业生,感谢在三尺讲台上诲人不倦的老师;感谢经常嘘寒问暖亦师亦友的辅导员;感谢四年互相嫌弃却在离别那刻抱头痛哭的同学;感谢宿舍楼下半夜被敲醒开门禁的阿姨;感谢清真食堂那个做拉面很好吃的叔叔;感谢亮着警灯在夜晚坚守巡逻的保安大哥;感谢身边每一个不期而遇的朋友、知己! 感谢我们乘上的这列通往无限可能的交大号!

最后,我们有一个提议——全体毕业生们,让我们一起比个心吧,用一个简单的手势来表达我们对交大深深的爱意。


谢谢大家!


作者:杨泽林、辛怡、王钊、冯靖、马小军     责任编辑:陈丝丝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新闻纠错]     [关闭窗口]

热点新闻

交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