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视点

关于目标、能力和坚持——何正友教授在2016级研究生开学典礼的发言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6/8/26 19:14:00    点击数:60540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导师向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祝贺!以前做过一些报告和发言,但在这么隆重的开学典礼发言还是第一次,因此,倍感荣幸,也很激动。今天我就结合自己培养研究生的一些体会,谈谈研究生阶段应该注意些什么。研究生离不开学术研究,杨振宁先生曾说,学术研究离不开三个要素:眼光、能力、坚持。我认为,同学们选择西南交通大学就挺有眼光的,借此机会,今天我想和同学们分享三个关键词:目标、能力和坚持。

第一个关键词,“目标”,研究生要不忘初心、明确目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能有些同学的初心是“接地气的”,比如拿个学位、找个更好的工作;有些同学的初心“高大上的”,比如像徐校长曾经说过的“视学术为志业,热爱学术、探寻真理”;或是追求卓越、突破创新,为中国高铁引领世界而奋斗;还有就是担当社会责任,为国家民族的富强而奋斗。我认为不管怀着哪种初心,你都得有目标、有理想。有了目标,然后坚定前行,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在逆境中不断成长。因此,此时此刻,同学们应该再次探问一下自己读研的初心、务必明确目标。

第二个关键词,“能力”:研究生要收获能力、训练思维

目标明确以后,还应该清楚,读研过程中到底能收获什么?从十多年培养研究生的经验来看,我觉得至少应收获四种能力和训练一种思维:

第一是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人说,科学研究就是阅读世界的过程,通过搜索、阅读文献资料来收集信息,并将它们梳理整合成知识,由此发现问题、获取想法和灵感,这对研究生来说至关重要。另外,还要主动,著名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在开篇讲到:“世界会给你以厚报,既有金钱也有荣誉,只要你具备这样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研究生学习是主动学习、创造知识的过程,是丰富想象、构筑梦想的阶段,主动能够形成有利局面,使你的学业或事业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

第二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项能力与你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做工程技术,你可能练就了试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如果你做理论分析,那么数学功底和建模能力、抽象能力会得到深入锻炼。

第三是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一项系统性的研究工作,不仅需要自己独立完成,更需要与他人顺畅地沟通交流、协同合作。沟通交流是在思维碰撞中探究发现的途径,有认同也有分歧,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有助于我们避免偏执、减少错误。另外,与人合作,就要顾全大局、考虑他人;与人沟通,就要有效顺畅。因此,语言简洁、思路清晰、礼仪礼貌等都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

第四是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作为科研人员,多数时候我们需要将成果总结成文,因此应具备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会适时地在论坛或会议上宣讲我们的研究工作,这就需要具备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除了需要收获以上能力,最重要的是还需训练一种思维,即严谨灵活的学术思维。明代著作《菜根谭》里有句充满智慧的宝训:“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严谨缜密的学术思维需要质疑,灵动活跃的学术思维才能创新,我想这种严谨的作风和活跃的思维也是我们读研究生需要收获和训练的。

第三个关键词:“坚持”,研究生要付出时间、坚持突破!

综观成功、优秀科研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时间,要想在众多优秀人才中凸显出来,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还有就是敢于迎接挑战、坚持突破。荀子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科研就是探究未知、发现突破的过程,因此需要恒心和毅力。据多年培养学生的体会,研究生最后能不能很好地成长,往往取决于早期能不能坚持突破1~2个困难的问题。很多学生一旦遇到难题就绕道,一遇到难题就考虑重新选题,久而久之,没有了成就感,没有了自信心,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其实只要突破1、2个问题,后来学生成长都很顺利,这里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信心,增加了成就感。

同学们!决定你未来能走多远、飞多高的不是你将获得的学位头衔,更是你是否目标明确,是否拥有能力,是否能够坚持!

以上是我的分享。祝同学们的研究生生活其乐无穷、异彩纷呈,愿毕业时的你们硕果累累、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陈姝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新闻纠错]     [关闭窗口]

热点新闻

交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