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新华网专访校长闫学东: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建交通特色一流大学

来源:新华网 日期:2025/10/11 15:41:48 点击数:

10月11日,新华网推出题为《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闫学东: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建交通特色一流大学》的专访,报道学校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为加快建成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一流大学提供坚实支撑的经验做法。原文如下:

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平台共同开展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研讨、分享感悟,共同书写好新时代的“强师答卷”。

近日,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闫学东接受新华网专访时,系统阐释了学校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为加快建成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一流大学提供坚实支撑,努力答好新时代“教育强国、交大何为”的时代答卷。

问题: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对高校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学校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闫学东:高校肩负着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任,以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强教必先强师,建设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必须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学校党委坚持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构建起系统完善、协同发力的工作体系。一是在机制保障方面,学校党委常委会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专题研究,推进工作取得具体实效;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实行双主任制,由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担任主任,切实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同时,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二级党组织书记工作会议、学院院长工作会议重要议题,通过层层压实责任,有力推动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落地见效。二是在教育引领方面,学校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完善师德教育,将师德教育纳入教职工党支部组织生活、教职工政治理论集中学习核心内容,对二级学院实现全覆盖,实现师德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积极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宣讲,面向全体教职工部署开展师德在线学习教育,拓宽学习渠道、强化教育效果。三是在纪律约束方面,学校坚持对师德违规行为“零容忍”,一旦出现师德违规问题,党委第一时间启动调查核实程序,相关部门密切联动,快、稳、准依规作出处理,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

问题:教师是高校第一人力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在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方面,学校有哪些经验举措?

闫学东西南交通大学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一方面,重视顶层设计,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提质增效”四项原则,出台《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系统构建“师德涵养、引进选拔、岗位管理、发展支持、评价考核、激励保障”为核心的“六位一体”现代化高校人事全链条工作体系,推动形成师德涵养更深厚、引进选拔更高效、岗位管理更有序、发展支持更有力、评价考核更科学、激励保障更合理的教师队伍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学校持续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统筹推进教师选拔制度、聘任制度、评价制度、培养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与学校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通过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强化高水平教师培养供给、优化校内资源配置,奋力营造尊重知识价值、崇尚创新创造、厚植师道文化的良好生态,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促进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问题:在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方面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学校在激发教师队伍创新能力和活力方面有哪些经验举措?

闫学东深化教师管理评价改革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教师管理方面,学校进一步完善“预聘-长聘”相结合、“常规-特设”相结合的教师岗位体系,在常规体系内设置优秀一线教学、研究生导师和实验教师等荣誉性示范岗位,加大优秀教师奖励力度。全面推进“校岗-院岗”相结合的教师岗位聘用管理制度,指导学院制定教师岗位聘用办法,强化学院在教师岗位管理和任务考核中的主体作用。探索实施异地校区“固定岗-流动岗”相结合的教师聘用管理模式,支持设立跨校区、跨学科、跨学院的协同创新团队岗位;在盘活编制存量基础上,通过精准施策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评价考核方面,学校对重点发展的新兴学科,以及力量薄弱的教学岗、实验技术岗等予以倾斜;对优秀青年教师实施“达优即留”,畅通在站专职博士后和特任教授职称评审通道,将长聘制与职称晋升解绑脱钩,确保各支队伍均衡发展。优化细分职称评审条件,拓宽职称覆盖面、提升评价精准性,畅通各类教师队伍发展路径;进一步突出“干什么、评什么”的评价导向,引导广大教师“潜心育人、严谨治学”。

问题:为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在这方面学校有哪些好的做法?

闫学东卓越的专业素养是教育家精神的基石。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另一方面要搭建教师成长发展平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构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协调、各部门履职尽责、协同配合的横向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和教工党支部纵向三级联动机制,形成以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教师工作格局,推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评优树典、底线约束、督导检查“五维并进”工作举措落实落细,切实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是搭建教师成长发展平台。根据岗位职责和学科规划,实施教师分类分层培养策略,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实施教师职业能力培训学分制,定期滚动开设涵盖人工智能、教学工具、现代教育技术、科研实验技能等内容的职业能力培训课程,支持教师在一定年龄范围和周期内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并将达到一定学分累积要求作为教师岗位等级晋升必备条件;鼓励教师创办高规格学术期刊、组建高层次学会或协会、担任国内外高影响力期刊主编、到国内外学会或协会任职,以此提升全球学术影响,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作者:新华网   编辑:冉孟雨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