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四川科协】祝贺!西南交大遗产中心参与古建保护项目获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奖

来源:西南交大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 日期:2025/01/16 16:15:22 点击数:

近期,由西南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遗产中心)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联合申报的“成都观音阁老茶馆保护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该项目由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刘弘涛担任首席咨询专家,西南交通大学遗产中心师生团队全程参与保护项目的策划编制,完成了报奖文本中保护现状、项目措施诠释等部分,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专家们联合完成了建筑勘察测绘、申报图纸绘制、“茶馆百年”展览策划及布展等工作。

观音阁老茶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水陆要冲”的彭镇,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初为观音阁,民国五年(1916)重建,转为茶铺延续至今。作为原杨柳河流域水陆码头彭家场发展的留存与象征,以其精神与物质空间锚点的属性使得市场体系延续发展。这些年来,老茶馆建筑本体和内部环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残损和安全隐患,威胁到本体安全与茶馆文化精神的传递。

2.png

遗产中心主任刘弘涛、副主任张宇与专家研讨

遗产中心师生团队通过文献研究、方言采访、勘测分析等工作,完成了观音阁老茶馆历史地理背景调研报告。在档案馆查询了成都老茶馆文档资料,挖掘建筑功能变迁历史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本思想,为观阁老茶馆实现身份定位提供依据。

团队充分发挥在地优势,开展了问卷调研及方言采访,通过走访老茶客、周边社区居民及摄影师,以方言交流的方式,深入了解老茶馆在当地人心中的情感联结与日常记忆。如老茶客会在凌晨四点自行开门烧水泡茶,年长的老茶客常年享受1元茶水的优惠,并保有固定的座位。西南交大和天津大学两校师生团队联合对老茶馆关联较深的89位人员进行专题访谈,调研成果为价值认知和保护提供了基础研究资料。

3.png

西南交大遗产中心师生进行口述史调查和现场勘察

虽有百年茶馆之名,但遗产本体历史脉络不明,经初步勘察发现各部分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中心的师生团队通过采访当地工匠陈双全等师傅,由屋架结构、用料、装饰差异产生初步判断,以排水系统为切入点,分析檐沟的修建顺序,推断建筑扩建过程,明晰建筑建造沿革及相关技艺,总结遗产本体病害问题,针对性制定保护措施。

4.png

1当地工匠陈师傅“翻瓦”,清理调试排水天沟

2老茶馆排水系统图示

遗产中心团队参与编制的修缮方案着力解决观音阁老茶馆本体的病害问题以及不当改变,尽最大可能保留茶馆原有的材料和建造技艺(如稻田稀泥和稻草混合制墙泥、竹席吊顶等)。对地面、墙体、屋面、门、吊顶、排水檐沟等部位采取局部整修和恢复措施。在维修工程启动后,全程跟踪记录了维修工程,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到施工技艺的应用,从细节修复到整体风貌的保持进行全方位记录,并将修缮工艺与过程进行图示化表达。

团队跟踪记录竹编夹泥墙修补:竹篾作为骨架,将稻田稀泥、稻草混合制墙泥进行填充

团队跟踪记录封火墙修复,图为修复前后对比图

在观音阁老茶馆的调查研究与修缮保护工作进行的同时,西南交大和天津大学团队联合还在彭镇在地举办了面向公众的专题展览。展览内容除修缮技艺外,着重宣传了安全性和历史建筑风貌平衡的保护新理念,此外还涵盖观音阁演变历史长卷、排水系统模型和图像化研究成果等,为公众更全面地展示了本项目的可持续性。

观音阁老茶馆保护项目的顺利完成及得奖,为同类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该项目使老茶馆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激活了城镇化快速发展下日渐衰落的老街,带动了周边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专题展览而作的观音阁老茶馆历史沿革长卷

(遗产中心研究生李怡然绘制)

7.jpeg


来源:四川科协2025年1月6日https://mp.weixin.qq.com/s/KMjUBTvrK5edVcff9fgBbQ


信息员:夏怡帆  作者:四川科协   编辑:冉孟雨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