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西南交大材料学院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刊发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日期:2025/09/28 10:31:37 点击数:

近日,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功能材料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在环境和能源催化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影响因子21.1)上发表。文章第一署名单位是西南交通大学,第一通讯作者为材料学院副院长李琦教授,第一作者是材料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蔡泉淦

材料学院李琦教授团队近年来在多种光催化材料体系中发现了一种有趣的光催化记忆效应。即使在光源关闭后,这些光催化材料也能在黑暗中保持活性一定时间,即具有对光照下光催化效果的记忆效应。它的工作机制依赖于光生电子在照射过程中的储存和它们在无光状态下的逐渐释放。在光源关闭后,存储电子的可控释放可以继续产生自由基,使光催化材料在黑暗中长时间保持催化活性。

在光催化记忆效应持续时间内,光催化材料的内部电子结构将发生改变;而当存储电子完全释放后,又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此,具有光催化记忆效应的材料由于其可逆的内部电子结构变化,在光照驱动下可能发生持久且可逆的多种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由此产生的新功能有望应用于包括光电、光磁、光致变色、光机械驱动等多种技术领域。

李琦教授团队在近期的研究工作中发现,a-MoO3纳米管具有显著的光催化记忆效应,经光照后在黑暗中仍保持明显的降解与灭菌反应活性(dark activity);更为有趣的是,经预先光照仅20分钟后,a-MoO3纳米管展现出明显的光催化降解和灭菌能力提升,实现对水中污染物显著增强的深度矿化/消毒,实现“从光到暗再到光”状态下的持续净化新路径。该研究不仅阐明光催化记忆效应可主动提升催化材料性能,还为设计高效、可持续的水净化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是环境与能源催化领域的顶级期刊,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由全球知名学术出版机构Elsevier发行,涵盖环境污染物催化消除、环境催化基础研究、清洁能源生产、废物资源化、绿色制造、光催化、新型催化燃烧技术与催化剂等多个核心领域。紧密结合环境催化和能源催化两大领域,重视能源转换、存储以及碳中和等议题。作为该领域公认的权威期刊,该刊持续刊载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高水平成果,具有广泛影响力。

李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从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功能材料研究。目前已在《Adv Mater》《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等国际材料、环境领域重要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58余篇,编写英文专著章节1部,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5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1项,申请德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33项,多项研究成果已进入实际应用。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5.125991


作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辑:曾潇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