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由西南交通大学、中国一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老挝公共工程与交通运输部铁路司、老挝工业与贸易部标准化与计量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南宁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二届东盟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标准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东盟国家铁路互联互通标准合作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广西南宁举行。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闫学东、老挝国立大学校长德萨努拉、老挝工业与贸易部标准化与计量司副司长阿奴宋、中铁二院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邓军桥出席会议并致辞。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安全技术研究院院长朱旻昊主持开幕式。

闫学东代表西南交通大学向远道而来的各国嘉宾、专家、学者和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支持学校发展的各国家、各部门和各单位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标准化合作的重要跃升。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学校将发挥学科、科研与人才培养优势,深化国际标准研究,推动成果服务区域联通,并加强与东盟高校、机构及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共同打造轨道交通标准化合作典范,为区域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德萨努拉希望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指引下,各方共同绘制轨道交通标准化合作蓝图,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阿奴宋谈到联盟的成立,有利于分享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和标准化经验,提升区域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有利于中国-东盟区域的贸易便利化,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邓军桥希望各方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携手共进,为实现东盟铁路的高效互联互通,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联盟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东盟国家铁路互联互通标准合作联盟章程》和组织架构,成立了来自中国、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等国,由铁路和标准化管理的政府机构、大学、研究机构、第三方机构和铁路设计单位代表组成的理事会,并推选闫学东担任联盟首届轮值主席、朱旻昊担任联盟秘书处秘书长并兼任联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


会议举行西南交通大学与老挝国立大学、老挝公共工程与交通运输部铁路司的三方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共同设立“本硕博联合培养”项目、“短期培训与技能提升”计划、“联合科研与标准制定”平台。
第二届东盟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标准化国际研讨会举办了围绕铁路科技创新和标准化的学术交流。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张卫华、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铁二院原总经理朱颖、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涛、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质量部部长金剑锋、南宁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胡振亚等,围绕未来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发展、铁路互联互通标准的协同推进与创新发展、东盟铁路轮轴产品互联互通标准体系、中车质量提升“七大工程”、地铁空调节能创新体系等主题进行了主题演讲。
同时,会议举行了《城市轨道交通重载型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技术规范(外文版)》标准发布仪式。
标准互联互通是提升轨道交通系统高效、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也是深化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桥梁,需要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的时代背景下,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硬联通”需要有规则与标准的“软联通”作为保障。“中国-东盟铁路互联互通标准合作联盟”的成立正是顺应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中国-东盟国家铁路互联互通标准合作联盟”于2025年6月13日正式启动。来自中国及东盟多国的政府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独立第三方机构和行业企业代表参加。